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專家支招:買什么銀行理財產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3日 09:39  卓越理財

  文/本刊記者 王曉蘭

  2009年已經過去大半,從現有數據看,今年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處于回暖中。從2009年初到9月上旬,國內銀行機構已經累計發售產品3100余款,其中,2009年8月產品數量為487款,創本年度新高。

  去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某些銀行理財產品因為出人意料的大幅虧損,引起人們對整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質疑,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產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認為“2008年是慢慢喪失希望的一年”。

  袁增霆說比起去年,今年出現了希望。在經濟、金融環境與監管環境都同時收緊的不利影響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的景氣依然能夠與去年表現持平,有幾分絕處逢生的銳氣。

  賺錢的產品在哪里

  雖然數據轉好,但是記者感覺身邊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人并不多,這是為什么呢?袁曾霆說,從自己周邊同事、甚至銀行業朋友的情況來看,也是如此。他分析說,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仍然處于培育階段,仍倚重傳統渠道銷售比如柜臺等,向傳統的銀行客戶銷售產品,而這些客戶更信賴銀行,對股市等方面的信息不敏感。

  對于投資者來說,一旦市場轉暖,可以再次投資的時候,他們最關注的就是哪家銀行是“跑得最快的馬”,哪些產品收益最高?

  袁增霆的回答可能會令不少人失望。盡管他從2005年就開始研究這個市場,但迄今為止,仍未發現哪家銀行整體表現優異,能夠引領市場潮流。“各家銀行表現不穩定,每個階段銀行的表現不同,這跟各家銀行產品鏈不完善有關。”

  對于喜歡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哪些產品能帶來更穩更大的收益呢?袁增霆認為目前市場上有三類產品值得關注。

  一是“隨息而動”外幣產品。信貸類產品一直屬于普通類產品中投資價值較高的類型,從到期收益來看,雖然有未達到預期收益的案例出現,也并未因其非保本性而出現零/負收益現象。近期內出現的“隨息而動”信貸產品更可以捕捉到未來貸款利率提高給產品帶來的高收益,不失為長期限信貸類產品中較好的投資品種。

  二是保證收益型外幣產品和外幣信貸類產品。無論從新發行產品還是到期產品的表現來看,在外幣產品中,一些保證收益型產品一直是其中的佼佼者,遠遠優于外幣存款利率,有意投資外幣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可予以考慮。此外,光大銀行新推出的外幣信貸類產品表現尚可,但需要關注其中的不保本條款。

  三是掛鉤貴金屬或資源類資產的結構類產品。近期結構類產品中掛鉤貴金屬或資源類資產的短周期產品表現出更高的投資價值,如與黃金的某一價格區間相掛鉤的結構性投資產品中,投資者可以達到捕捉黃金短期看漲而隨后高位震蕩的交易機會。

  你適合買哪種產品

  “現在銀行理財產品的特點是期限短,流動性開始提高”,如今,銀行更加注重風險控制,縮小風險區間,“向上的收益往下壓,向下的虧損往上收”。

  銀行理財產品在更安全的同時,收益率也自然而然的在降低。袁增霆認為,對于銀行理財產品,不要希冀過高的收益率。2007年股市火熱時,市場出現了很多打新型產品,預期收益率大都在10%以上,這樣誘惑力的產品早已失去蹤跡。

  “金融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必然要相匹配。特別高的回報,帶有偶然性和投機性,一般不可持續。”他推算說,“一個可持續收益,應該在存款利率之上,能達到(年收益)百分之二三,已經是很高了。”袁曾霆認為,隨著市場的發展,“銀行理財產品大的發展趨勢是,流動性提高,風險區間收窄,慢慢向穩健型靠攏”。對于偏愛存款的銀行儲戶,銀行理財產品將成為儲蓄的替代工具。

  那么,在明確了合理收益后,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社科院“理財產品中心”的評價分析師們認為,對于有長期固定投資渠道,閑暇之余愿意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而言,可以選擇無固定期限產品或周末理財產品等高流動性產品,充分利用短期閑散資金獲取收益。

  對于對銀行理財產品有較多關注,資金流動性要求較高,風險承受能力偏低的投資者而言,可以選擇債券貨幣市場類產品,投資期限通常在3個月以下,收益水平略高于3個月定期存款幾個基點,多為保本類產品,其中也不乏保息類型;也可以選擇與利率或匯率掛鉤且保本或保息的結構化產品,投資期限一般在6個月。

  對于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高,資金流動性需求偏低的投資者而言,可以選擇有擔保,貸款對象較為穩健,投資期限在1年以內的信貸類品,或適當選擇掛鉤股票或商品且期限較短、收益下限有所控制的結構化產品。

  對于風險承受能力高,希望博取高收益的投資者,則可考慮長期限、高收益的信貸類產品,期限較長、收益上限高的結構化產品,或者股權投資類高端客戶產品,預期年化收益常常可以超過10%,但這類產品不保本,在獲取高收益的同時也面臨巨額本金損失的風險。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