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韋小敏
本報訊 隨著理財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為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近期也開始致力于提高產品的流動性。部分新發行的券商理財產品仿照開放式基金,承諾投資者在封閉期過后可以每日申購贖回。
今年2月份面世的銀河證券“金星1號”,該產品首次封閉期為3個月,自首次封閉期結束之日起每個交易日開放。1月份成立的“中信證券債券優化”也計劃在封閉期結束后每日開放。中信證券新近獲批的“聚寶盆”傘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開放日,則為每周續存期間第一個工作日。“長江超越理財增強債券”開放日為封閉期滿后,每個星期的星期一。對于之前不少券商理財產品長達半年甚至一年的封閉期而言,這些產品相的流動性有了明顯提高。
申銀萬國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單蔚良認為,將提高產品流動性作為券商理財產品的新賣點,主要是基于銷售方面的考慮。并且目前集合理財產品實現每日開放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在今后也會成為產品發展的一個趨勢。光大證券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盧文偉則認為,近期之所以出現較多的流動性強的產品,一個方面是迎合客戶對流動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券商理財產品也需要有不同的流動性分層,完善產品結構。
部分業內人士指出,提高產品流動性雖然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銷售壓力,但是參與每日開放產品的投資者其投機性相對較強,產品在運營時份額變化會比較大。而券商的集合理財產品帶有一定的私募性質,產品份額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更利于管理人操作,提高收益水平。同時,產品每日開放使得券商需要花費很多人力進行清算工作,而券商從事資產管理的人員還比較有限,在產品開放上花費太多人力有難度。
另外,單蔚良也指出,雖然今后提高流動性是券商理財產品的趨勢,但是目前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還在發展初期,與基金的競爭并不是很明顯,客戶結構也有很大不同,客戶對產品流動性的要求也有差別。申銀萬國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80%的投資者認為,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每3個月開放一次已經可以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