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行冠軍秘密
外資銀行躋身“TOP30榜”理財產品,全是結構性產品。理財周報與產品設計者深入交流,“看準標的+選對策略+適時進入”是奪冠三大秘訣。我們梳理2008年時,也在發現新年的方向
理財周報記者 施維/文
“我經歷過三次金融危機,這一次最可怕,因為它似乎還沒真正到來。”2008年10月渣打個人銀行華南與西南區總裁陸錦流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陸先生是一位有30年從業經驗、足跡遍及亞非歐美四大洲的老銀行家,說起金融海嘯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沖擊,他平和的臉上泛起了憂思。
“中國內地的銀行和投資者都沒經歷過金融危機,這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我們在努力把投資者的損失降到最低。同時,我們還面臨另一個問題——堅定員工的信心。”陸先生說,“我們需要跟投資者共度難關。”
渣打銀行的確有不少產品(尤其是代客境外理財,即QDII產品)受資本市場全面下陷拖累,下半年一度出現超過60%的虧損。但渣打的高收益產品也是外資行中最多的。理財周報記者結合多方數據統計出的“2008年到期理財產品年化收益TOP30榜”中,渣打的產品獨占9款。
值得關注的是,這9款是上榜產品是僅有的幾款2008年發行的產品。其它上榜產品,都是2007年10月以前,甚至是2006年發行的產品,多數分享了上一輪牛市成果。而渣打這9款都是2008年2月、3月發行的,那時市場已經開始大幅震蕩,“全身而退”的秘籍是“障礙敲出期權”。
這種期權的運用,使得9款產品在短短2個月內提前終止,拿到35%、30%的最高年化收益。仔細分析發現,這些產品其實是2大系列——“聚通天下”代客境外理財計劃價值發現、計劃環球農業,每個系列中只是發行時間或是計價貨幣不同,掛鉤標的及結構一模一樣。這證實了渣打所挑選的標的股票把握較為準確。
匯豐銀行有4款理財產品躋身“TOP30榜”,在外資銀行中排名第二。其中,“匯豐一籃子股票掛鉤保本投資產品—一籃子能源股票EQ8A08、EQ8A09、EQ8A15,都掛鉤于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神華和中海油港股。由于這3款產品都在2006年下半年發行,比2007年11月中國石油回歸A股“能源概念”到達火爆巔峰早一年以上,取得到期收益最低27.13%,年化收益最高22.61%的成績,不足為奇。
“這是一種亞式平均期權策略,適合牛市到來時運用”,匯豐個人金融理財業務副總監李峰告訴理財周報記者表示,“銀行在設計結構性產品時,第一是看標的,第二是看結構,也就是不同標的的表現配合不同的結構。如果看對了標的卻用錯了結構,一樣會使產品無法獲得高收益。”
花旗銀行的“1.5年期美元結構性投資帳戶SIA20070430006”產品地把握了牛熊市周期的投資策略,使得產品無論在牛市還是熊市均分享到正收益。這個投資策略就是“漲跌雙贏”策略,取波動率的絕對值作為產品的收益。
花旗中國是第一家發行“漲跌雙贏”策略產品的銀行。“那時全球股市到了蠻成熟的時候,尤其是2007年,已有較大幅度的上漲,與此同時波動性機會激增”,花旗中國零售銀行產品總監梁展霖告訴理財周報記者,“漲跌雙贏產品的收益取決于標的的波動性大小。”
理財周報記者發現,看準標的+選對策略+適時進入是外資銀行2008年冠軍產品背后的三大邏輯。那么,已經到來的2009年,外資銀行給中產家庭帶來了怎樣的策略和建議呢?
“對于2009年的市場走勢,目前很難下明確的結論。”李峰表示,“但做財富管理,必須要堅持兩條原則——風險與回報原則、配置原則。”
“這次全球金融動蕩,是我多年銀行生涯中所遇到的最為艱難時刻。”荷蘭銀行中國區投資及資金產品總監林揚告訴理財周報記者,“目前我們堅持‘保本線就是生命線’,只有在金融海嘯中保住資產,才可能在市場好轉時有足夠的本金再進行投資。”
但梁展霖卻認為,“正如巴菲特所言,在市場恐慌的時候可略顯貪婪,而在市場表現機具貪婪的時候懂得恐慌。明年可適當激進一點,增加非保本投資比例。”
東亞銀行個人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陳柏軒向記者表示,“從股票來講,歐洲股票、H股可能要慢慢增加,貴金屬、農產品比較看好。”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