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寨”一詞源于廣東話,最初是指一種由民間力量發起的產業現象,表現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強大功能、花哨的包裝、低廉的價格贏取消費者進而取得盈利。不過,當山寨與理財相結合,可不僅僅是假冒偽劣的問題,而會成為后果嚴重的金融欺詐。對于各式各樣的“山寨理財產品”,廣大投資者值得提高警惕。
陷阱一:銀行存款變保險
名為存款,實為保險的“山寨理財產品”,是中國金融業的一大頑疾。屢有中老年儲戶前去銀行網點存款時,出現一個貌似銀行大堂經理的人在推薦某款新型存款產品,稱該產品的收益比現在的定期存款利息要高,并且還可以提供醫療保障等額外服務。一旦投資者簽約買下之后,便會發現所謂的存款產品居然是一份無法提前支取的保單。
對此,投資者需謹記,在書面簽收保險單起的10日內為保險產品猶豫期,客戶可無條件退保,保險公司僅能扣除不超過10元的工本費。
陷阱二:山寨期貨純屬詐騙
繼冒用券商名義設立仿冒網站,從事非法證券投資咨詢活動的現象曝光后,不法分子又把黑手伸向了期貨行業。目前,金瑞期貨、信達期貨等公司都遭遇了“山寨版”網站的侵擾。這些山寨期貨公司一般為投資者進行代理操作服務,并承諾高達300%的月收益,以此吸引投資者要按其要求將資金匯入網站公布的個人銀行賬戶。對此,不少正規期貨公司均掛出警示通知,要求投資者認清公司網址,切勿向行騙的個人賬號上匯款。
陷阱三:山寨版券商研究報告
正規券商的研究實力在2008遭到股民的強烈質疑,由此,各種山寨版投研報告開始風生水起。其中,固然有不少網友發表了其自身對市場、行業、個股的獨特見解,卻也有部分人故意假造知名券商的投資報告,以混淆視聽,企圖得利。此前網絡中廣泛流傳的不少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即屬偽造,偽造者借用了中金公司PDF的報告格式,私自加入一些小盤個股的強烈推薦理由,試圖引發散戶接盤。
陷阱四:山寨基金效法麥道夫
山寨基金的生存土壤同樣是網絡。一些詐騙分子將自身包裝為某國際金融巨頭在華分支機構,并偽裝其與摩根財團、花旗銀行、瑞銀集團等著名機構有業務往來,并租下高檔寫字樓來接待客戶。其盈利方式不外乎兩種,一是利用企業急于融資的心態,以幫助企業融資為誘餌,要求企業事先提交保證金。每個項目的保證金金額不等,有的甚至逾百萬元。二是提供所謂的保本保收益的國際基金,偽造靚麗的投資業績以吸引投資者。這些公司的識別難度頗大,因為即使是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的真基金公司,其欺詐的路數也是一致。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