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唐 曉
本報訊 商品期貨牛市結束后,9月份以來外資銀行理財產品的掛鉤標的又開始“盯”上中資銀行股。東亞銀行等外資銀行近幾月頻繁發行看多中資銀行股的相關理財產品,明顯看好中資銀行股的投資機會。
隨著7月份以石油價格見頂回落為標志的商品牛市轉熊,商品不再是銀行結構型理財產品所青睞的掛鉤對象,一些外資銀行開始轉向看好中資銀行股表現,如東亞銀行9月份推出一款“溢利寶系列11”,看好中資銀行股、看跌美國消費股。看漲籃子為在香港上市的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3只銀行股,看跌籃子為5只美國消費股。
11月底12月初東亞銀行再度推出一款類似產品—“溢利寶系列15”,產品同樣設計為看多中資銀行股,看漲籃子股票同樣為建行、交行、招行3只銀行股,看跌籃子則換成了英特爾、通用等5只美股。
荷蘭銀行于10月底推出的一款漲跌雙贏型“銀行股票籃子”掛鉤理財產品,雖然產品設計為漲跌均可盈利,但股票籃子上漲的上限范圍大于下跌的下限范圍,并且上漲時最多可以獲得的收益是下跌時最多獲得的收益的兩倍,偏“看好”股票籃子上漲。由于銀行業與宏觀經濟的密切相關性,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以及11月初中國出臺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成為東亞銀行“溢利寶15”看多中資銀行股的理由。
普益財富張星認為,上述產品適合看好中資銀行股的投資者,投資此類產品時投資者除了需要明白產品大體方向是看好中資銀行股,掛鉤的中資銀行股上漲可能獲得更多收益外,還需要認真看清產品設計的條款,比如收益實現的條件。當然,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也不可小覷,將直接影響到產品收益。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