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市場報 作者: 賈玉寶
強者未必恒強。就理財產品而言,工、農、中、建四大行不僅在發行能力排名上淪為第二梯隊,而且在收益實現能力排名上也在不斷下滑。取而代之的是招行、北京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的崛起。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最新的統計資料(下稱“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8月,工、農、中、建四大行理財產品發行能力分別排在中資銀行的第11位、第13位、第8位、第6位,其理財收益實現能力分別排在第9位、第20位、第12位、第2位。
四大行理財排名中即使尚可圈點的建行,其8月理財產品能力也極速下滑,僅有10余只,而其“平安理財寶”產品10月20日也浮虧30%。不僅如此,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四大行部分理財產品和其他銀行的大多數理財產品一樣,也出現浮虧,進而開始遭受理財客戶的質疑。
工行最新公布的11只未到期理財產品凈值數據顯示,截至10月17日,這11只理財產品共有7只出現連續浮虧(計提業績報酬后),而有正收益表現的4只理財產品的凈值也在1.04以內。
不僅是工行,四大行中的另三家行也沒有從大形勢的不景氣中擺脫。截至10月16日,建行的“海盈”1號浮虧37%、“亞洲創富精選”浮虧41%,在中行曾經大力宣傳的兩類產品中,中銀穩健增長(R)浮虧30%、中銀新興市場(R)浮虧40%,而農行的像“金磚四國”股票基金(人民幣)浮虧66%。
四大行理財產品浮虧的背后,是理財產品發行能力的減弱。
據統計資料顯示,從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1年時間內,工、農、中、建四大行共發行理財產品818只。其中,建行、中行、工行、農行分別發行了325只、286只、146只、61只,其發行能力分別排在中資銀行的第6位、第8位、第11位、第13位。
與此相比,排在前5名的股份制銀行分別是招行、光大、北京、交行、興業,其同期的發行能力分別為676只、562只、537只、461只、395只。這意味著四大行在理財發行能力上已經位于第二梯隊。
目前,理財做得較好的是北京銀行、招行,其同期表現的到期并實現預期收益率的理財產品數分別為118只、83只,上海銀行以46只緊隨其后。其中,北京銀行到期理財產品九成以上實現預期收益,并且實現預期收益理財產品數達到近120只。總部分別位于國內經濟引擎帶的北京銀行、招行、上海銀行開始在理財市場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