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家銀行10款產品卷入零收益風波(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5:41 理財周報
但在采訪中,專家和銀行都表示談“信用危機”有點夸大。“理財與存款不一樣,存款如果是不給利息造成零收益,那就是銀行不講信用。但理財是一種投資,天然具有零收益的可能性。說零收益造成銀行聲譽受損比較準確。”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郭田勇、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銀行產品研究所李要深等幾位專家觀點一致。 同時,包括深發展在內的多位銀行資深人士也表示:“客戶對銀行理財產品認識不夠,把銀行理財產品認同為存款,如果沒有達到預期收益,就會認為是銀行出了問題。” 客觀:設計能力不足,缺乏定價系統 主觀:不當銷售 李要深認為,設計能力不足是銀行理財產品發生問題的客觀原因,也是根本原因。他說:“中資行設計能力差很正常,目前中資銀行過多利用渠道優勢,人才建設還跟不上,但渠道是可以用大量資金打通的。中資行要有自己的定價系統,就要建立定價模型和歷史數據,要培養人才,這都需要較長時間。據我所知,目前包括工商銀行在內的一些大銀行都在研發自己的定價系統,說明他們認識到了根本性問題。” 招商銀行總行零售部資深人士也多次對記者感嘆,中資銀行在開發結構性理財產品時,缺乏自己的定價系統,只能從外資銀行處“批發”。 該人士表示:“深圳平安銀行和深發展的6款產品,我看了產品設計,掛鉤的股票一樣,就是資金分配比例不一樣,我懷疑是從同一個外資銀行購買回來的。” “不當銷售也是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關鍵問題。”李要深認為。 郭田勇也表示:“在服務上,銀行銷售人員面臨很大的業績壓力,很容易讓他們夸大其辭去推銷理財產品。” (實習記者黃瑩穎 高紅梅對此文亦有貢獻)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