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款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虧損(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4:03 大洋網-廣州日報
特別關注 理財市場 銀行理財市場普遍運作不透明 社科院發布的《2008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指出,2007年人民幣理財產品共發行1302只,外幣理財產品發行1760只,遠超過2006年。然而,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卻不敢恭維,其中去年發行的超額收益率為負值的人民幣境外股票類產品,中資銀行占比為17.24%,外資銀行占8.33%。 同一天,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沈炳熙透露,雖然絕大部分去年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但60%以上的產品收益率低于6%,更低于一年期貸款利率(7.47%,截至2007年12月21日)。 報告認為,2007年連接境外股票的產品表現較差。原因一方面在于境外股票市場受次貸危機影響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另一方面則在于銀行產品的結構存在問題。尤其是外資銀行,其許多產品結構設計極其復雜,但投資價值卻令人不敢恭維。 然而,銀行理財產品所存在的問題遠非出現短期的虧損這么簡單。 報告顯示,目前銀行理財市場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信息透明度不高。而匯豐、花旗、恒生、東亞、光大和招商等6家中外資銀行因理財產品的運作信息嚴重缺乏透明度登上了報告的“黑名單”。 據了解,報告研究組本打算評價1040只人民幣產品和211只外幣產品,但實際評價的總量卻只有935只。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存在許多“不明產品”,包括產品的基礎資產、結構、期限等信息都不明確。 而有投資者反映,其所購買的理財產品在銀行網站上找不到詳細的介紹,也沒有公布到期收益的相關公告。去年12月電話咨詢銀行時,被告知收益是15%,但在今年2月產品到期后,才得知收益為零。 報告指出,在信用類和利率類產品方面,光大銀行和招商銀行信息不明產品合計占全部不明產品的3/4。而外資銀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為嚴重。在人民幣和外幣的股票產品中,外資銀行的不明產品占其全部產品的比重分別高達78.6%和32.9%,遠高于中資銀行的33.3%和11.1%。 不少銀基信托產品凈值跌破或逼近1元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