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DII冰點時刻(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 09:19 21世紀經濟報道
上投摩根QDII基金的發行更是將火爆局面演繹到了極致。首發日,認購資金就已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超過300億元預定發行規模的3倍。 除了認購資金規模的屢創新高,首批四只基金QDII產品的發行無一例外均在一天內告罄。 “從一票難求到無人問津,這里面只有一個解釋。國內投資者對于海外股市的信心已喪失殆盡。”中信證券資產管理部有關人士稱,除認購的門檻較高外,實際上,相比投資方向是全球股市的基金系QDII,中金大中華還是具有自己優勢的。 從產品設計上來看,與基金系QDII相比,中金大中華設計采用更為靈活的投資比例。在市場風險較大時,股票配置的比例可低至25%,而市場較好時,股票投資比例可高達95%,其中投資方向主要是港股。 但與基金QDII相比,中金大中華的初始認購門檻明顯要高得多,最少10萬元。 也有觀點認為,考慮到港股與國際股市的聯動關系太大,在國際股市還處于風雨飄搖時,投資者不敢貿然把自己的資金,“托付”給國際投資能力經驗尚不夠成熟的國內投資機構。 “冬天或許明天就來臨” “潮退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上述國有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部負責人說,目前大部分基金QDII產品幾乎全線跌破1元面值的現實,是導致券商QDII登場就遭如此尷尬的根本原因。 截至2月26日,嘉實海外、亞太優勢、華夏全球和南方全球4只基金系QDII產品單位凈值分別跌至0.751元、0.777元、0.810元和0.852元,凈值虧損率均在10%之上。“這樣慘淡的前車之鑒必然影響到同類QDII產品的銷售。”他說。 這位負責人續提出了一個假設:對于有意向投資海外市場的投資者來說,買1元面值的中金大中華還是買已跌破1元面值的基金系QDII產品?這是一個很容易選擇的題目。在由于券商QDII的相對高門檻——中金大中華初始認購10萬元的門檻——導致很多原本愿意買“新”的投資者望而卻步。 “還好,現在看,券商集合理財業務和定向理財業務似乎沒有受到QDII產品‘頓挫’的影響。”東方證券資產管理部人士指出。 進入新年后,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發行突然駛入快車道,平安證券“年年紅1號”、“東方紅3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申銀萬國1號價值成長集合資產管理計劃”3只集合理財產品獲批發售。 與整個2007年只有7只產品獲批相比,管理層明顯加快了券商集合理財的審批速度。 “如果按照這個節奏,我們這些后來才評上創新類券商的,應該會很快有產品出來。”中投證券資產管理部業務主管郭曉亭樂觀表示。 記者采訪獲悉,搭上去年最后一班創新類券商末班車的中投證券、山西證券、南京證券都已于去年下半年向管理層遞交了有關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申請。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共有28家創新類券商,目前只有17家創新類券商發行了24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 “顯然現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面對現狀,上述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部負責人也指出,近兩個月來A股市場透出的陣陣寒意,已開始沖擊國內各種理財產品的業績。 “現在,即使管理層迅速給我們批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我們也不能保證產品一定能夠順利發出去。要是A股市場繼續維持相對震蕩的行情,即使發出去了,現在建倉是否是一個合適的時機,這些都值得打問號。”該負責人認為,目前券商的集合理財計劃與基金相比,一是不能做宣傳,第二就是認購門檻也是較高,一般都在5萬到10萬元左右。 因此他認為,券商資產管理業務走到了近兩年來最難過的一個時期。 今年年初,券商定向理財和基金專戶理財業務的大力開展,使得很多券商的資產管理部門戰線過長、過大。 “冬天或許明天就來臨。”該負責人說,如果券商資產管理部門還沉浸與基金公司搶客戶,而不立足于完善各種產品的風險控制,“結果會很可怕”。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