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者上書銀監會 六建議嚴考銀行理財產品(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00:09 21世紀經濟報道
備受爭議的2006年第九期和2007年第一期F2計劃,其實質是拿利息進行博弈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這類產品是較好的防守反擊的產品。”上述浦發人士再次明確了此類產品的特征。 銀監會關注公開信 雖然公開信尚未送達銀監會和各商業銀行,“但每次的修改稿,監管部門都是及時掌握的。”前述知情人士如是說。其實,其征求意見稿早已被組織方公布于網上,落款日期為1月17日。 “公開信(征求意見稿)發布的第一天,銀監會辦公廳、創新部就開始關注此事,我們的接觸也很頻繁。”他透露。 針對已經出現的爭議,于興明在22日的座談會上闡述了六條建議。 首先,加強投資者教育,增強投資者的風險意識。現在來看,“商業銀行對投資者教育落實不夠,需要加大力度,加大投入。”于興明坦言,“投資者也要擺正心態,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 其次,銀監會在對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的宣傳問題上,并沒有出臺禁止性規定;“投資者一般是相信銀行的,所以銀行對預期收益率的宣傳容易變成一種誘導”,特別是夸大收益率,很容易在售后引發投資者與銀行的爭執。 第三,銀行應通過情景模擬分析等方式細化風險揭示。 上述兩項建議“便是目前正在進行調整的內容。”前述接近海康MSN理財大學的知情人士表示,關于收益率和風險揭示,有兩套方案可供選擇,一是借鑒投連險的表述方式,根據高中低檔來進行收益模擬;二是借鑒國外經驗,給出實現預期收益的均值和方差。 于的第四個建議是銀行應在落實現有信息披露法規的同時,應對理財結果進行第三方審計。 銀監會2005年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暫行管理辦法>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有嚴格的規定。 其中包括:“在理財計劃的存續期內,商業銀行應向客戶提供其所持有的所有相關資產的賬單,賬單應列明資產變動、收入和費用、期末資產估值等情況。賬單提供應不少于兩次,并且至少每月提供一次。商業銀行與客戶另有約定的除外。” “商業銀行應在理財計劃終止時,或理財計劃投資收益分配時,向客戶提供理財計劃投資、收益的詳細情況報告。” 此前,記者在一位投資者提供的“匯理財2007年第一期F2計劃”合約中看到,“雙方同意本產品乙方(浦發銀行)無須向甲方(客戶)提供對賬單”。由此表明,在實際操作中,不能排除“商業銀行與客戶另有約定的除外”這一情形,客戶可能因為自身疏忽,而放棄了知情權。 此外,于興明還提出商業銀行要加大對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加強商業銀行從業人員的管理等建議。實際上,上述六條建議也構成了公開信的主要內容。 “公開信的三項核心內容是投資者教育、第三方審計和收益率情景模擬及風險揭示的方式。”知情人士稱。 雖然,銀監會對信息披露有嚴格規定,“但商業銀行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有些走樣。”前述參會人士稱。 這位人士舉例稱,上海一位網名為frank_qu的投資者通過書面發言稱,“中信(銀行)至今也沒有解釋一年期新股理財4號產品公布的凈值,為什么去年12月起突然改公布扣費后的凈值,而且到底是否扣了浮動管理費,扣了多少,我們并不清楚。”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