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銀行理財產品五大忽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01:42 南方都市報

  

只鼓吹收益與運作信息欠公開讓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失望。CFP供圖

  “銀行提供的不是理財服務,而是推銷”,昨日,深圳市民劉小姐向本報投訴,她購買的一款理財產品收益為0,然而在買的時候銀行工作人員并沒有強調風險。在本報推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一年收益為0》系列報道后,連日來多名市民撥打本報熱線發表看法,記者總結了一下,市民共提出銀行理財產品目前在銷售、運作等環節存在五大問題。

  各中外銀行共有2836款理財產品

  在本報推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一年收益為0》系列報道后,連日來多名市民撥打本報熱線發表看法,也有一些金融業人士參與討論。在某證券公司從事金融行業分析的熊先生表示,近兩年牛市也催熱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數據,僅去年前三季度,各中外資銀行共銷售1643只、2836款個人理財產品,而去年全年銷售總量有望達到1萬億元。此前,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和匯率、利率有關,這是銀行的強項,但銀行理財產品一旦介入證券市場,某些銀行在這方面可能人才欠缺,投資運作能力不足。

  熊先生還認為,理財產品可以從多角度設計,其收益不理想不一定就說明產品設計不好,可能是市場變化確實很快,也可能是沒有賣給“合適的人”,如一些結構性產品、衍生類產品設計復雜,收益為0有時很難免,如果賣給以儲蓄為主的投資者會引起很大問題。此外,銀行理財產品在設立、推廣、投資運作、信息披露等環節有自己的特點,但還有改進空間。

  1 不是理財是推銷

  “銀行提供的不是理財服務,而是推銷,怎么好賣怎么說”,昨日,購買了某股份制銀行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為0的劉小姐告訴記者,買時銀行工作人員先強調預期收益會達到10%,然后強調保本,卻沒有強調保本的意思實際上是“可能收益為0,只能拿回本錢”。聽了銀行工作人員的推銷,她覺得這款產品簡直跟高息儲蓄一樣劃算,毫不猶豫就買了。多名市民還反映,不論是銀行工作人員還是銀行印刷的宣傳單,都會突出強調預期收益,而風險提示往往忽略。

  記者調查:近日記者走訪了上步中路以及振華路沿途幾家銀行,發現一些銀行在理財產品宣傳單上確實存在“重收益輕風險”的問題。某國有商業銀行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明確寫出“產品最近兩年以來,累計收益率達220.38%”,卻沒有明確指出該款產品實際上不保本。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某款打新股產品宣傳單上寫著該產品“預期年收益率8至25%,且上不封頂”,當記者提出打新股產品均不承諾保本時,其客戶經理才表示這款產品不保本,同時卻立刻又表示:“實際上是很安全的,你見過新股跌破發行價么?”至于目前新股中簽率越來越低,收益空間可能越來越小更是只字不提。

  建議:銷售環節必須嚴格監管

  熊先生(某證券公司金融行業分析師):不少銀行對客戶經理也有激勵機制,因此目前很多客戶經理的任務就是把產品推銷出去,在銷售環節的監管上卻不是很嚴格。實際上,理財服務就是要把產品賣給合適的人,否則很容易出現大量問題。我認為,不論是從監管法規上還是從銀行內部管理制度,都要對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環節進行規范,這也是保護投資者利益最重要的環節。

  2 產品說明書不通俗

  市民反映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銀行理財產品條款通俗化不夠。正準備到某外資銀行購買一款理財產品的劉先生說,這個產品掛鉤什么“市值權重指數”,還運用什么“回報鎖高機制”,他看起來完全是云山霧罩。不少市民都反映,一看到合同條款基本就傻眼。正因為產品說明書以及條款不夠通俗,才讓他們對客戶經理過分依賴,一旦客戶經理有意誤導就很容易上套。

  記者調查: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銀行在產品宣傳單上已經基本做到了通俗化,特別是能夠運用一些案例計算來揭示產品原理,但是在產品說明書以及合同條款方面,卻運用了大量公式、術語,理解起來非常費勁。

  對此,某國有商業銀行外匯部門負責人曾先生表示,宣傳單可以盡量通俗,但合同條款一定要表述嚴謹邏輯性強,因為這涉及到法律問題。“一些術語也沒有辦法通俗化,如LIBOR、同業拆借利率等等”,銀行工作人員認為,這些名詞合同里也不可能進行名詞解釋,投資者也應該加強金融常識學習。

  建議:制定規范通俗的宣傳單

  劉先生(投資者):如果合同條款不能通俗化,那么目前監管部門應制定統一規范的宣傳單,要求銀行對投資者最關心的幾個要點如產品原理、投資門檻、預期收益、風險提示、費率水平等簡明扼要地列出來,并舉出通俗化案例進行說明,還應該規定宣傳單也具有一定法律效力,這樣銀行也不敢夸大收益忽視風險提示。

  3 客戶經理水平參差不齊售后服務差

  某國有商業銀行客戶李先生說,他買的產品出現虧損后有一次贖回機會,結果到了贖回當天下午4點多鐘他才接到客戶經理電話,讓他立刻到銀行辦手續,而他根本趕不上。他認為銀行完全可以提前告知。此外,他們還反映客戶經理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解釋不清楚產品原理,在客戶對產品提出質疑時竟無法回答。

  記者調查:在振華路某股份制銀行營業網點,針對該行推出的一款打新股產品,記者咨詢了大堂經理。他的名片上寫著“碩士”,然而當記者問這款產品是參與網上申購還是網下申購,對產品的收益分別有什么影響時,他卻答不上來;再問及如何收費時也不能清楚回答。在另一家國有銀行網點,記者咨詢了多款基金,理財經理均推薦記者購買,但對它們之間的區別并不能清晰回答。

  “確實存在這個問題”,某銀行相關人士單先生告訴記者,銀行近年來發行的理財產品出現爆炸式增長,數量眾多且涉及多個領域,而理財經理緊缺。他認為,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定過程。

  建議:每個網點設專業人士

  魯先生(投資者):我在香港也有戶頭,感覺他們的服務好很多。如果客戶經理自己都不明白產品原理,在銷售時很容易發生誤導,一旦不能專業回答問題,銀行形象立刻大打折扣。

  首先,要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素質,至少專業性不能比一般客戶差,再退一步起碼要對目前銷售的產品了如指掌;其次,每個銀行網點至少要配備一到兩名取得資質的專業人士,在客戶經理回答不了時與客戶交流,而不是簡單地由客戶經理打個電話去咨詢然后再轉述。銀行還應該定期給投資者寄送賬單、發送短信提示等等。現在銀行理財產品都差不多,最終影響我們選擇的就是服務。

  4 運作信息欠公開透明

  “基金公司首頁一點開就能看到基金凈值,銀行的要找起來太不方便。”某股份制銀行客戶李小姐反映,她先看到產品廣告,然后去該銀行網站上查資料,卻發現根本查不到任何產品信息。后來只好到網點去問。買了之后也沒有賬單寄給她,每次去打存折才能看到收益。

  多名向本報投訴的市民反映,銀行理財產品運作信息欠公開透明。首先,產品信息不透明,通常只有銀行工作人員介紹或者宣傳折頁,到簽合同的時候才能看到完整的產品說明書;其次,產品在運作過程中不透明,具體怎么操作收益怎么計算都不方便查找。一些銀行的網頁設置很復雜,理財產品凈值公布沒有像基金那樣在首頁突出。很多銀行理財產品除簡單公布一個凈值外,操作過程基本不對外公開。

  記者調查:采訪中發現,有些銀行比較規范,在網站上會對理財產品列出簡單表格,對產品期限、認購門檻、相關費率等進行簡要說明,此外還會鏈接詳細的產品說明書。但是也有不少銀行理財產品發售,在許多知名財經網站上都有廣告或者消息,但銀行網站卻查不到任何信息。在運作過程中,一些銀行均會定期在網上列出產品凈值,不過有的過于簡單。如某國有商業銀行深圳分行推出的一款打新股產品,雖然定期在網站上會公布收益,但都是每只股票的收益,而累計收益怎么計算、年化收益率大概已經達到多少均未列出,讓投資者感到不便。

  建議:應多渠道提供查詢

  熊先生:銀行理財產品目前在信息披露是一個弱項,從法律上來講銀行理財產品屬于私募產品,要像上市公司那樣及時公告還很難。但目前還是可以做到提供多種渠道供投資者查詢:首先,在銀行營業網點或者網站,應有完善的產品合同、產品說明書可供查詢;其次,在產品持續運作階段,定期凈值都應該通過網站、網點、客服熱線等多渠道公布,并定期給投資者寄送對賬單。

  5 理財產品收益不理想

  這是目前深圳投資者反映的另一個焦點問題。連日來,多名投資者反映他們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為0甚至為負數,對銀行理財水平進行了質疑。甚至有網友懷疑銀行為了“騙錢”推一些根本不可能有收益的產品,并可能存在篡改理財產品收益的情況。

  記者調查:對一些投訴個案記者進行了采訪,被投訴銀行解釋各不相同,有的表示是市場表現與產品預期出現偏差,導致收益不理想;有的則認為客戶在計算時,只算了虧損的那幾期而忽略了收益部分,實際算下來還是有收益的;有的則認為客戶不成熟,市場短期波動出現虧損就急忙贖回并否定了產品,但沒有銀行認為自己在產品設計和運作方面出現失誤。銀行人士還認為,沒有銀行會拿信譽開玩笑。此外,很多理財產品的公式、原理都在合同中寫得很清楚,客戶完全可以查詢公開的市場數據并進行計算,銀行想篡改也不可能。

  建議:可引入第三方審計

  熊先生:投資者對銀行篡改收益的這個擔心不無道理。我認為可考慮從制度上規范,如對銀行理財產品也引入第三方審計,審計后定期向投資者公布。此外,銀行理財產品也應該實行托管制。

  采寫 本報記者 杜雅文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