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人擺烏龍 銀行打新產品遭負收益拷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09:09 每日經濟新聞
2007年以來,打新股產品成為眾多銀行最熱賣的理財品。成都僅中信銀行一家,2007年賣出的“打新股”產品就高達14.87億元。然而,剛剛跨入2008年,銀行“打新股”產品卻遭到當頭棒喝。一個網絡熱帖,引來全國十幾家媒體爭相報道:一向被認為穩賺不賠的打新股產品在2007年11月出現了單月“負收益”,并由此引發銀行是否對投資者負責任的詰難。近日,本報記者對打新產品是否出現負收益進行了追根溯源的采訪,結果真的是讓人大跌眼鏡:貌似義正辭嚴的問責背后,竟然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擺烏龍”事件。 調查1爭執因何而起 此次事件最初爭執的起因究竟是什么? 2007年12月12日,海康MSN理財大學論壇上一篇題為 《11月中信拿了大家的錢去干什么了呢》的帖子,引發了眾多網友和投資者的強烈關注。 在帖子中,ID為“frank_qu”的上海籍網友稱,自己2007年12月11日查詢中信銀行公布的11月份打新股產品收益時竟然發現,自己購買的中信理財之新股申購計劃3號(以下簡稱“3號”)和中信理財之新股申購計劃4號(以下簡稱“4號”),在11月出現了收益縮水的情況。截至2007年11月30日,3號、4號的費后凈值是1.0809元和1.0581元,較10月分別減少了0.0018元和0.0003,也就意味著,在11月,該打新產品出現了“負收益。” frank_qu還提到,11月份恰好是中國石油上市,為理財產品貢獻了大約3.319%的收益,在此背景下,就更不可能產生虧損。“持有的中國石油即使超跌、大跌、亂跌,只要不跌破發行價,付得起手續費,收益永遠是正的。月度負收益從何而來,請大家幫中信的忙算出來。” frank_qu表示,“負的收益是哪里產生的呢?我分析只有以下幾個原因:1、漏申購,手續費按月扣;2.買了信托協議沒有載明的產品,導致損失;3.算錯了。”也正因為有此見解,他才堅持要向中信銀行討說法。 調查2質疑依據何在 打新股產品收益是否會出現波動(單月收益為負),frank_qu的說法是,“只要新股不跌破發行價,基本不可能出現虧損。” 在這里,有必要提到frank_qu對理財產品凈值的計算方法(以下說法均來自于該網友的博客)。frank_qu認為,中信打新股理財品的收益計算應該=當月拋售導致原始資產的增加-銀行分成-銀行手續費,除以總的金額就是收益率。“有一個原則是申購到的新股沒有賣出之前,不影響凈值。比方說原來凈值是100塊的現金,后來其中1塊中了新股,就變成了99塊+1塊股票。沒有賣出之前,凈值還是100塊。可以說,新股上市后,只要沒有拋出,凈值還是100。一旦拋出,1塊的股票可能變成1.4或1.5,那凈值就變成了100.4或100.5。結果是只要不跌破發行價,拋出就增加凈值。” 在12月20日的一篇留言中,frank_qu專門講了他這樣計算的依據:工行的一款產品(2007年第19期人民幣理財產品——3個月期新股申購型810749)就是這么計算的。 調查3銀行早有回應 事實上,對于frank_qu的質疑,中信銀行方面早有回應,這從留言中也可以看出。 12月20日下午,frank_qu發帖稱:中信客服有個說法是持有已上市新股未拋售,按照市場價格計算,在市價下跌前,凈值比下跌后高,所以會有月度負收益的情況出現…… 緊接著,21日,中信基金相關人士對frank_qu的問題做了解答:“新股計劃10月底持有不超過15%倉位的中簽股票,經過11月指數大跌18%,減少2%多的凈值,然后中國石油也沒有于首日拋出,僅帶來2%多的收益,二者相抵,凈值幾乎不動,甚至略有下降……”就此,我們可以大致測算,假設中信3號10月的凈值為100元,其中,15元是股票 (不超過15%的倉位),85元是現金,由于11月指數大跌18%,市值因此減少15元×18%/100×100%=2.7%,同時,由于中石油在11月上市,貢獻了部分收益(2%多),兩相抵消,收益出現波動也在情理之中。 由此可見,網友frank_qu最初的按照發行價計算市值的方式是錯的。對此,frank_qu也表示了認可。 調查結論 記者注意到,12月22日后,或許是看清了整個來龍去脈,frank_qu博客上的留言開始明顯減少,不過,事件影響卻并未消除,從12月25日開始,全國先后有10多家媒體卷入,對此次事件進行了報道,各大網站更是紛紛轉載,由于多數報道只是截取了frank_qu最初的留言,過于片面,因此,一個原本應該就此消除的誤會卻越炒越熱。一個最熱賣的銀行理財品種,開春即遇“倒春寒”,遭遇了最嚴厲的拷問,這是天災,還是“人禍”? 銀行說法 收益波動不等于負收益 據了解,目前打新股產品是各家銀行力推的主打產品,對于此次“擺烏龍”風波,其他銀行又如何看?本報記者就此對各大銀行進行了采訪。 光大銀行成都分行鄧俊表示,根據一個較短期限的產品收益狀況來界定產品收益率顯然是不合適的。由于市場的波動,打新股產品在一個較短時期內收益可能會出現波動,這非常正常。但就目前市場情況而言,這僅僅是客戶收益的縮水,而不是所謂的“負收益”。 興業銀行的理財師表示,為提高中簽率,銀行在參與打新股時一般都會進行網上申購和網下配售,而網下配售的新股需要有三個月鎖定期。在鎖定期內,這些股票是不能拋售的,如果在此期間遇到股市調整,打新產品的收益率就可能受到影響,但“收益受損”與“收益為負”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當期收益減少,本金依然安全,而后者是非但沒有收益,連本金也損失了,僅僅因為一個月的收益波動就認為某款打新產品為負收益有失公允。 成都商報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