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特約作者 銳貝兒
導語:“戴維斯雙擊效應”理論的核心,是PE的安全邊際隨市場的發展而進行自我調節,當市場處于牛市階段,市場整體估值的安全邊際會不斷提高,也即PE的合理估值水平會逐步上調。而在弱勢市場里,10倍PE是大多數投資人能欣然接受的定價水平,市場進入牛市后,投資者可能對20倍的估值定價水平也認可,而當市場進入瘋狂階段后,投資者可能給其30倍的估值定價水平也無所謂,但是市場下跌時,投資者對PE估值水平的認可范圍會越來越低,因為投資者正常的心理是熊市階段更愿意接受市盈率低、安全邊際高的股票,“戴維斯雙殺效應”的威力就在這一點上。
在弱勢市場中,高PE估值的股票價格會不斷下跌,但往往是股價已經下跌很大幅度后還是到不了投資者愿意接受的估值區間,因為熊市里投資者可以接受的PE估值水平往往是已經下降到極低的區間段內,比如市場瘋狂時,投資者可以接受其100元的股價、40倍市盈率的估值水平,但市場進入弱勢后,人們對安全邊際的可接受區間已經大幅降低,這時人們認為其股價只有跌到20倍PE才能接受,而100元的股價即使跌到60元了,但與20倍PE對應的50元價格仍有價差,那么市場對其60元的價格就依然不認可,因此,只有估值真正跌回到20倍PE,就是股價50元處市場才開始接受。所以,戴維斯“雙殺效應”說的是當市場大幅調整時,投資者可以接受的PE安全邊際也會加速下移,如果股價調整的幅度達不到市場可接受的安全邊際下移幅度,那股價將持續大幅下挫。
戴維斯家族利用其經典的“雙擊效應理論”,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通過最基本的銀行和保險行業股票做投資組合,成功贏取了美國銀行和保險業各股平均10~30倍不等的漲幅,從而步步為營成功構建了偉大的戴維斯王朝。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因受危機的影響美國銀行股大跌,戴氏家族第三代傳人——克里斯·戴維斯也在逆境中重倉持有富國銀行、美國運通和紐約梅隆銀行三家銀行股,最終同樣獲取到可觀的收益。
戴維斯家族為什么喜歡保險股?
戴維斯家族為什么格外青睞金融類公司的股票?其最為經典的回答是:“保險行業所售的產品或服務永不過時,”雖然這只是很簡短的一句話,但其蘊含深意。因為在人類社會中,基本的人類生存要素就是生、老、病、死、性、健壽、娛樂等,而作為服務于人類生存要素的保險服務,是永遠無法替代的要素,人壽保險公司收益的增速,就如同后期的IT科技、數字處理、醫藥保健及知名的大型零售商業企業一樣,它保持長期持續的增長。
戴維斯家族曾在書中談到:“保險公司同生產商相比,它擁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保險公司的產品總是推陳出新,然后它用客戶的錢去投資以獲取利潤,它在經營過程中不需要昂貴的工廠和實驗室,也不制造污染,還能抵御經濟衰退。即使遭遇到經濟危機,人們可以推遲大宗商品的消費,比如房屋、汽車、家用電器等,但他們不會推遲交納住房保險、汽車保險及人壽保險等保費。”而相對于保險業,戴維斯家族對鋁、橡膠、汽車或混疑土公司不感興趣,因為戴氏家族認為“諸如此類的生產商都需要造價昂貴的廠房和設備,而設備要不斷維修,技術要不斷革新,這會讓他們的現金極為緊張。而經濟蕭條時期這樣的企業又很容易虧損,他們又要不斷引進新工序、新發明及新設備,這就會使他們面臨破產危機。
縱觀生產制造業公司的發展歷史,沒有幾個制造業領域的公司能夠長壽,只有那些依靠不斷革新改造的公司才能不被時代淘汰,所以購買這些行業的股票并不牢靠”,“而保險業就不一樣,它具有永不過時的特點,一些保險公司已經度過了它們200歲的生日,但它們所銷售的產品卻基本沒變,還是開創者在創業初期推出的那些產品,但它們拿客戶的錢去投資,然后從中漁利,生產類企業就永遠得不到這樣的機會”,“當然,保險業也不是包賺不賠的行業,因為受到政府的嚴格管制,保險業是低利潤行業,同時保險產品本身沒有差異性,競爭也很激烈,購買者對保險公司品牌價值的認識也不像對其他行業那么重視,因為他們購買保險產品的方式,主要是從代理商手里購買,代理商推薦什么產品,客戶往往就買什么產品,他們對每家保險公司的懷疑和憎惡都一樣,這也就是多爾西在《巴菲特的護城河》書中所說的保險業沒有護城河的緣故吧。”
戴維斯家族通過投資保險行業股票獲取到巨額利潤,但戴氏家族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個低利潤、競爭又激烈的行業做投資對象?在《戴維斯王朝》一書中闡述了具體投資原因:
(1)保險公司掩蓋了其真實的盈利能力,所謂的“利潤不高”原因很可能或至少部分原因是保險精算給人們造成的假象。
(2)戴維斯家族以非常低的價格買入保險公司股票做投資組合,他所選擇的保險行業各股,很多是行業內小本經營的公司,當這些小型保險公司被大型公司并購后,戴維斯家族經常坐享其成輕易就能獲取到超額收益。
(3)戴維斯家族熱衷于投資保險業股票,也是因為庫洛姆·戴維斯看到人們在經歷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因為戰爭造成的創傷,讓人們尤為熱衷于購買房屋保險、汽車保險和人壽保險,并且一度引發美國民眾出現購買保險的高峰期。
(4)戴維斯家族沒有選擇那些始終未能發揮潛力的保險公司股票,如安泰保險,因為戴氏家族發現無論股東怎么忠誠,但始終無法從公司那里得到任何回報,所以戴氏家族很熱衷于尋找富有冒險精神而且擅長低成本運營的保險公司,并將其視為復利機器,如日本的保險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美國國際集團AIG,因為戴維斯家族認為這些保險公司能幾十年如一日地讓股東獲得滿足感和信任感。(備注:美國國際集團AIG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險些破產,股價一度從危機前的70美元跌至危機爆發期間的0.33美元)
(5)即使經營得當的科技公司,也常常會被聰明的對手或更為尖端的發明所擊倒,但經營得當的保險公司卻總會尋求在競爭中以計謀取勝,且永遠不用擔心產品過時。
戴維斯家族為什么喜歡銀行業?
戴維斯一世——庫洛姆·戴維斯是在保險行業股票上獲取到驚人的收益,而戴維斯家族二世——斯爾必·戴維斯則是選擇銀行業作為自己投資的主戰場。斯爾必·戴維斯認為銀行業與保險業一樣,都是傾向于場外運轉的模式,銀行業同樣永不過時,因為金錢是永不過時的。所以,斯爾必·戴維斯對銀行業的看法,與他的父親對保險行業的看法類似,斯爾必·戴維斯認為“銀行不制造任何產品,因此不需要昂貴的工廠、精密的機械、倉庫、研究室或高薪博士,銀行業也不會造成污染,更不用花錢購買控制污染的設備,銀行業不出售小器具或成衣,所以無需配備規模龐大的銷售人員。銀行業不用裝運貨物,因此也不需要大額的運輸費用,銀行業唯一的產品就是貨幣,它把從儲戶手中借來的錢再貸給其他借款人,然后從中賺取利息差價”。
雖然貨幣可以表現為硬幣、紙幣及各種證券,但永遠不會過時,雖然銀行之間也相互競爭,但銀行業本身卻永遠時興,“正是因為銀行不會過時,它也不能引領潮流,所以投資者就沒興趣花大價錢去追捧銀行的股票,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很低的價格買到很多銀行業優秀公司的股票”。而正是這些讓人看似笑談的理由,促成斯爾必·戴維斯在80年代初期將所管理的基金40%的資金額度投向銀行業的股票,結果短短幾年時間,斯爾必·戴維斯就在重倉的銀行股上獲取到10~30倍不等的漲幅,而其在重倉投資銀行股的過程中又使用高杠桿,所以斯爾必·戴維斯最終在銀行股上獲取到驚人利潤。
戴氏家族投資銀行、保險業取得的投資傳奇
戴維斯家族的三代人都堅持投資“金錢永不過時”的主題,第一代的庫洛姆·戴維斯用5萬美元經過47年時間取得9.40億美元的財富,年均收益增長達到23%。第二代的斯爾必·戴維斯也創辦了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并接管了紐約風險基金,仍然是以投資保險和銀行等“永不過時”行業公司的股票為主,最終使其成為華爾街始終保持頂尖地位的基金經理,在他執掌紐約風險基金的28年里有22年時間擊敗標普500指數。而第三代的克里斯·戴維斯及安德魯·戴維斯也通過投資金融行業的股票取得出色的業績而成為華爾街著名基金經理。
回顧戴氏家族三代人投資保險業和銀行業公司股票的核心原因,都是認為這類公司的經營宗旨都是用錢來生錢,所以戴氏家族認為投資這兩個行業時,只要堅持長期持有勢必得到高額利潤回報,因為保險業及銀行業的特點都是服務永不過時,但投資這兩個行業如果想獲得超額收益,那就一定要在它們被市場上大多數投資者徹底忽視時買入。而事實上,戴維斯一世——庫洛姆·戴維斯在投資保險行業時,華爾街確實很少有人關注保險行業股票,為此庫洛姆·戴維斯以極低的價格買入很多保險股。到1965年華爾街的投資人士開始意識到保險行業股票的投資魅力時,庫洛姆·戴維斯所買的這些保險股價格平均漲幅已達4倍,所以戴維斯家族獲得成功的根源是他致力于選擇那些可以長久不衰,持續穩定增長的行業做投資標的、然后在股價被市場嚴重低估,或者被投資大眾徹底遺忘時才去買入。■
(作者系雪球人氣嘉賓,金融股資深投資專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