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已經熱得燙屁股,我們就從A股說起。我從上大學開始接觸股市,迄今已有十二年。期間經歷了2007年、2009年這兩波很像樣的牛市,當然也經歷了除這兩個時期外的所有熊市。總結一下,在中國股市,很難有一次抓住機會發大財,最終財富留在自己手里的。因為,牛市的時間太短,盈利總會被熊市消耗掉。業內很多機構的操盤手,如果出道很早卻至今還在兢兢業業打工的,應該和我感同身受。
今年開始的這波行情,走到現在指數漲了30%多,據最新統計說有超過一百只股票翻倍。不知各位讀者朋友賺了多少?我問了一下周圍的老江湖,似乎賺到50%左右的人居多,很少有人低于20%,但也沒發現誰把資產翻了倍。可能我周圍的人都年齡偏大,至少有十來年股齡,所以即便行情來了也不會滿倉操作。但是反過來說,該賺的錢多少總能賺點,不會很夸張地踏空。
我感覺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賺錢的緊迫感會比年輕時強很多,這似乎和大家通常的印象有偏差。其實道理也簡單,我本人今年三十有二,就會多少有些緊迫感,因為“90后”的“孩子”也快25了,在努力的孩子中,25歲已經可以小有成就了。錢的效用和人生的剩余長度是成正比的,比如70歲的人拿著500萬,不如17歲的人拿著50萬更幸福。其次是社會財富增長速度太快,如果個人資產增長速度搭不上快車,那小富等于平庸,平庸等于變窮。
我們拿北京這樣的一線國際化城市舉例。作為北京本地人,如果學習工作不求上進,投資又趕不上潮流,那在外地甚至外國精英的擠壓下,爺爺住三環的,爸爸就住四環,兒子很可能到五環外買婚房,孫子弄不好變成城鄉結合部居民,甚至最后落個京郊農村戶口。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各位去查查官方公布的北京全市居民平均工資、本科生起薪等數據,基本是不能支撐在五環內買一套二室新房的。也就是說大多數的北京人,不炒股炒房賺外快,最后的結局就是不能做城里的北京人。當然你非要說爹媽給成年子女送錢送房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那危機感就沒有那么強了。
賺錢的壓力,也許也和工作有關。在金融等高競爭行業,純粹的穩健經營其實跟找死沒什么兩樣。就像保險公司,如果投資部四平八穩毫無進取心,那壓力和風險就轉化到精算和產品設計,如果精算師也篤悠悠不肯冒險,那只好讓銷售去胡說八道激進營銷。如果整個工作鏈上沒一個人有意識地去賺必須賺的錢,那市場份額必然被別的公司搶奪,最后客戶資源和保費收入枯竭,龐大的營運和人力成本活生生把公司拖垮。相信別的金融機構,比如證券、信托,這方面的感觸比保險公司還要深。
2014年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在去年底今年初,曾出現通脹和債券收益嚴重背離的狀態,而下半年又曾出現五年一遇的超低市盈率、市凈率股票泛濫的局面。所以上半年債券賺10%,下半年股票賺30%,幾乎是一個老股民和專業機構投資者必須賺到的最起碼的利潤。機會來了的時候,我們要抓住,沒有機會的時候,我們要蓄勢待發等待機會的到來。動蕩年代生存下去是一種挑戰,而和平繁榮年代活得比別人好、比過去的自己好,也是一種艱巨的任務。
期待機會的到來,期待2015!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