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
我國養老金制度為“三腿一庫”
文/本刊記者 楊森
《錢經》:作為養老領域的權威專家,請您向我們的讀者介紹一下內地養老資產的構成和存在的問題?
鄭秉文:目前,中國養老資產構成共5萬億,基本結構為“三條腿和一個庫”。其中第一條腿為基本養老保險2.3萬億元,第二條腿為企業年金4800億元,第三條腿為商業養老保險1.3萬億元,此外還有戰略儲備9000億元。
基本養老保險理論上講分為五個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新農保、城居保、事業單位制度、公務員制度。第一條腿的問題在于投資體制十分落后,基本養老保險資產增長非常快,但投資體制遠遠沒有跟上它的需求,此外還有空帳問題,情況非常嚴峻。
第一條腿的公平問題也很明顯,在理論上講實現了人群的全覆蓋,但事實上,農民工和城鎮靈活就業人員沒有覆蓋進來,長期沒有實現應保盡保,這是最大的不公平;另一方面則是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的不公平,30%的事業單位和100%的公務員沒有參加改革,長期沒有實現退休制度多元制度的并軌。此外,退休金的水平跟退休時點具有高度相關性,待遇水平不穩定,缺乏正常的待遇水平調節機制。
第二條腿是企業年金,其增速非常快,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最關鍵和最急迫的核心問題是稅優政策不完整。此外,機關事業單位沒有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廣大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還在制度之外,這個制度的骨干力量還是大型國企。目前企業年金的替代率總體不到1%,資產占比也太低,參與率也與歐美等地區差距太大。
作為第三條腿,商業養老保險主要問題是規模太小。此外,作為“一庫”的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同樣存在基金規模太小的問題,需要多渠道注入資金,壯大資產。
《錢經》:“雙軌制”長期遭人詬病,那么,養老并軌的改革路徑又應該如何設計?
鄭秉文:我的設計是三個聯動:就是基本養老金制度改革與職業年金制度改革要同時動起來;第二是事業單位要全部動起來;第三是事業單位和公務員要同時動起來,否則,事業單位也是有阻力的。至于改革的時點,越早改革,改革的阻力就越小;越往后,改革的成本就越高,阻力就越大。
《錢經》:進一步說,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參加養老金改革的積極性應該如何保護?
鄭秉文:首先,事先要有一個完整的、透明的、很有說服力的職業年金方案,并且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讓每一個人都知道參加改革后可以利用建立的職業年金制度來彌補下降的那一塊養老金。
其次,全國要一盤棋,全國一個政策,不要再讓幾個省份或少部分單位試點。從上世紀90年代改革到2008年的改革試點,他們已經獲得不少反面經驗教訓,他們輕易不會再做出頭的椽子了,因為以往的歷史教訓告訴他們,凡是先試水的都沒有好結果。
再次,不但要全國一起動、一起改,而且還要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一起改,這樣事業單位才能跟著一起動起來,否則,事業單位都可以找到一些“借口”不參加改革。
《錢經》:繼企業年金此次的兩個新規出臺后,企業年金領域下一步還會有哪些動作?
鄭秉文:作為一個養老金問題的專家,我可以透露一點,以后會開發一個企業年金的指數。這樣的話,我們企業年金以后就有了一個基準。此前,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也做過集中度的指數和各個地區的可持續性的比較發展指數。在未來,企業年金是要滲透到每個家庭的,將成為很多家庭的重要的經濟資產的分支,因此我們都希望養老金指數盡快誕生。
鄭秉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兼職教授,武漢大學[微博]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暨社會保障研究所兼職教授。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客座教授。他是國內外享有崇高聲望的社會保障專家,“走窄路”的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