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銀行代銷理財產品糾紛頻現,近日,銀監會下發《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代銷業務風險排查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全面排查代銷第三方產品的業務,并在15日內完成排查工作形成正式匯總報告。昨日,天府早報記者走訪成都各大銀行發現,臨近年末各銀行在理財產品銷售上較為謹慎,個別銀行仍設有證券公司理財產品銷售點,但現場并無工作人員銷售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較為規范
成都紅星路某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年末該行沒有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推出,“前段時間還賣過年化收益率在5%-6%的理財產品,都是長期投資,主要用于投資債券,不過目前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也就4.7%了,這部分資金主要用于銀行存款,你知道年末各大銀行都在沖擊存款,所以收益比較高。”據該理財經理透露,目前存款兩周,銀行給的年化收益率能達到6%,不過扣除手續費等各種費用,投資人能得到4.5%左右年化收益率的收入。
記者獲得一份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產品表,該行自己設計的理財產品最高收益率為5.2%,最短投資期限為一年,且起點金額為100萬元。而其代銷的基金類產品中,2012年以來凈值增長率最高的為一款“博時大中華亞太精選”基金,該基金屬于QDII型基金,近年來凈值增長率為18.1%。該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表示,前幾年也代銷私募產品,但近年來由于市場行情不佳,沒有再代銷此類產品。針對理財產品風險防范,他表示:“我們只是代銷,具體的風險要看客戶的預期與具體的合同,銀行是不可能負責的。”
記者調查發現,多數銀行目前沒有設立證券或基金公司理財產品銷售駐點,公開銷售的理財產品也屬于同一集團開發。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也逐漸走向規范。
調查對于銀行收入影響不大
按《通知》要求,銀行要對客戶經理和理財銷售經理等一線人員的銷售行為進行重點排查。“通過查詢文檔資料、調閱監控錄像、抽查電話錄音、強制離崗休假、開展個別談話、檢查投訴記錄等多種方式,對照代銷產品清單,重點檢查是否存在擅自推薦或銷售未經批準的第三方機構產品的現象。”
記者采訪多位銀行理財經理,他們均表示代銷的合作公司均為保險公司、基金公司,一般不涉及私募,而且產品均經過銀監會、證監會批準。“最近華夏銀行、建行都出了事,我們對這方面的監管是很嚴的。”某銀行理財經理表示。
廣證恒生近日發布研報表示,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引發風險觸發因素。認為,由于此類產品銷售往往有涉及面較廣、社會影響較大等特征,特別是其中暴露出了可能涉及違規的行為,因此盡管理財產品大都有非保本條款,但銀監會對此進行介入依然屬于正常行為。目前調查對于銀行收入影響不大。代銷業務收入主要反映至銀行手續費收入中的代理委托業務部分,數據統計,目前這部分業務收入占全行業營業收入比重僅2.51%。
天府早報見習記者楊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