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劉俠 整理 駱曉云
我2007年退休后,生活一下子閑了下來。看著周圍的老年朋友為了打發時間在網上炒股,也動了心。我想,這一退下來,收入減少了,學會理財為自己增加點收入,也不失為自我保障的一種方法。雖說養兒防老,但現在的社會競爭太激烈,孩子們在職場打拼也不容易,如果能靠著理財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讓自己活得有尊嚴,也不失為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然而,想法和現實總有一定的距離。作為理財新手,剛開始理財我也走過不少彎路。
開始學著炒股的時候,我都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邊跑,人家炒什么股我也炒什么股,聽人說買哪家公司的基金賺錢,我馬上跟著人家去買,沒有自己的主見。在2007年股市最高點的時候,我聽同事說買基金賺了20多萬,便心動了,從銀行取出來積攢了幾年準備買車的錢,買了那支基金。結果在我買了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大盤急轉直下,堅持了一年,在股市跌到最底點時,我不得不割肉出局。股票基金兩項加起來,賠了個底朝天,都是盲目跟風惹的禍。
有了2007年盲目追高的教訓,現在我除了保障性儲蓄外,大多投資一些國債和保本型基金,股票的比例只占投資的很少一部分。雖然近兩年收益不太高,但也是穩賺不賠,算下來投資的收益比存銀行還高。理財切忌貪心、追高,我還是推崇“平穩著陸”。老年人辛苦了一輩子,晚年生活要的就是安逸和穩定;老年人抗風險能力差,在投資時一定要以穩健為主。現在許多老年人在理財上崇尚“高風險高回報”的做法,用自己辛苦積攢一輩子的錢,去投資一些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有的炒股、有的炒匯、有的炒期貨,結果一賠再賠,弄得晚年生活失去了應有的保障,搞得家庭矛盾重重,這有點得不償失了。
老年人理財,無外乎炒股、買基金、買保險,我也不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感覺自己的身體素質也在下降,便有了為自己投健康保險、以防患于未然的想法。但在網上搜了一下,我卻發現,目前可供老年人選擇的健康保險產品比較少,而且投保條件要求比較高。為此,我專門找一位退休后做保險業務員的朋友進行了咨詢。朋友指點我說,老年人投保要注意一些技巧,否則可能會出現保費與保額“倒掛”現象。同時,老年人購買健康險一定要注意“保證續保”條款,因為保險合同中有“保證續保”條款,保險公司就失去對被保險人進行核保的權利,這樣,無論被保險人身患何種疾病,保險公司都不能增加保費,更不能拒保。
當聽說我要投壽險的時候,朋友搖搖頭說,老年人投壽險,最好在50歲之前,如果年齡偏大,則容易出現保費“倒掛”現象,即投保人繳費期滿后,所繳納的總保費之和大于被保險人能夠獲得的各項保障及收益之和。所以,他建議我投些保障性的險種,比如意外傷害險。老年人遭受意外傷害的概率要高于其他年齡段,應將意外傷害保險作為投保的首選品種。意外傷害保險具有保費低、保障高的特點,而且老年人在65歲之前購買意外傷害保保,保費不需多繳,保障一樣不少。另外,基于將來不可知的重疾風險,可以再投份重疾險,兩樣加起來,未來就有了保障。
朋友的指點讓我茅塞頓開,于是,我投了份意外傷害險和一份重疾險。有了醫療保障,我的心里踏實了許多。之后,心情大好的我趁勝追擊,看到黃金一路走高,禁不住誘惑,于2009年涉足黃金投資,小打小鬧買進幾筆,在2010年黃金一路走高的大好形勢下,我見好就收,將手頭的黃金悉數拋出,小賺了一筆。2011年初,我用賺的這筆錢,給女兒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算是送給她的結婚陪嫁。
就這樣,幾年來,我巧妙地避過了理財的“雷區”,炒股、玩基金、玩黃金,玩得不亦樂乎。不但沒讓小輩操心,還讓自己的儲蓄增了值,將生活過得豐富多彩,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