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若楠
紅酒投資,按照專家的說法,準確地說應該是“葡萄酒投資”。一般而言,“紅酒”只是一種通稱,并不一定特指紅葡萄酒,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
從2008年至今,中國紅酒市場經歷了一場堪稱奇跡的“造富運動”。隨著國內以拉菲為代表的國際紅酒價格瘋狂上漲,催生出了一大批“酒界新富”。而隨著這場“造富運動”的降溫,以及其與金融資本的深度結合,紅酒投資的風險正迅速增加,“投資富礦”正衍變為“投資陷阱”。
時歷翻到2012年,紅酒投資,未來又會在哪里?
給紅酒資本“降溫”
如果投資法國波爾多產區的10類紅酒,在過去3年的回報率是150%,5年回報率為350%,10年回報率為500%。如在1986年以37.50美元購買一瓶木桐酒莊1982年的紅酒,現在的價值超過500美元。
對于自營一家小型廣告公司的韋雷來說,收藏紅酒早已脫離了四年前最初的個人愛好趣味,變得更為多元化。現在它們是保持一定高端圈子的必須品,也是生活姿態的一種表征,還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個人投資眼光的體現。而類似于這樣的變化在當下中國的精英階層或新富階層中愈發廣泛的出現著。
這個三十歲出頭、持有澳大利亞“綠卡”的年輕人,此前還曾計劃以50多萬澳幣的價格購買下南澳的一處小酒莊,后因預算的后期管理費用可能數倍于前期開銷而放棄了這個念頭。他的30多瓶藏酒大多來自頂級紅酒“新貴”、也是新世界之一的澳大利亞,“法國紅酒在國內市場上炒作的價格已太高,相對而言澳洲紅酒性價比要好很多。”他對記者說。
“大多數紅酒沒有陳年(微博)潛力,一般在上市后兩三年內飲用。只有占總量0.1%的紅酒才具有陳年10年以上的潛質,通常是頂級紅酒、白紅酒、甜白紅酒和波特酒,這些酒需要在溫度和濕度控制適當的環境中陳放后飲用。頂級紅酒在酒莊都有編號,喝掉一瓶少一瓶,我購買紅酒都是需有編號的現酒,對于期酒或其它酒類金融產品并無興趣。”
據他粗略估算,從增值回報來說,他的全部藏酒平均每年的漲幅約為6%,“很穩定,跑贏通脹”。
事實上他對這個數字并不太敏感,因為他并不打算將這些收藏級紅酒重新回到市場流通,從而帶來投資回報。它們大多數是被作為禮品,少數將為藏者自己享用。在韋雷看來,一瓶1997年份、能夠窖存約30年,來自南澳著名的巴羅莎產區(Barossa Valley)奔富酒園的Penfolds-Bin 707,最大的價值依然是有朝一日與重要的親朋好友共同品味到它醇和、豐滿而富有層次的獨特口感。
“藏酒本身是一種樂趣,紅酒的第一要素還是用來飲用和欣賞。釀酒時選用的葡萄、釀酒技術運用、酒瓶的容量和儲酒的恒溫恒濕條件等都會影響到紅酒的陳年能力,這些都是紅酒具有魅力的方面。”
根據近期一項業界預測,在目前全球紅酒消費量為每年300億瓶的基礎上,未來4年內,消費量將以年均2.67億瓶的速度增長,零售業的銷售額有望至1170億美元。
盡管放棄了購買酒莊的想法,但韋雷計劃要將藏酒的產地來源更豐富一些,”當然仍主要關注來自新世界性價比優的紅酒,也會少量購入一些法國、意大利產區酒。”
“奢侈品”紅酒才入投資級
而面對這個巨大的市場,多數投資者并不會像他這么保守,畢竟在2011年,法國波爾多產區精品紅酒的投資收益遠超過黃金、原油及股票。在著名的倫敦國際酒交所推出的數據中,當名酒50指數上漲57%的同年,全球金價漲幅為25%,油價漲幅為20%,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為13%。
如果投資法國波爾多產區的10類紅酒,在過去3年的回報率是150%,5年回報率為350%,10年回報率為500%。如在1986年以37.50美元購買一瓶法國波爾多五大頂級酒莊之一──木桐酒莊(ChteauMoutonRothschild)1982年的紅酒,現在的價值超過500美元。
而各種“份額化交易”、“金融化產品”興起,讓多年來“酒香藏深巷”的高端藝術品以及頂級收藏品等更以“迅雷(微博)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演化為投資品。在紅酒領域,借鑒于倫敦國際紅酒交易所運營模式,上海紅酒交易中心和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也分別在2011年年中和年底正式開業。
上海紅酒交易中心市場總監王佳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根據幾大交易平臺數據顯示,預計到2015年,整個市場會達到1500億元的交易額度。估計在三年左右的時間里,中心可以達到100個億以上的交易規模。
資深的紅酒專家方軍告訴記者,與其它一些集中在“金字塔”最頂端的消費品一樣,投資類的紅酒進入“奢侈品”范疇,才會受到尊崇和追捧,才有保值甚至增值的可能。能夠“常態”消費這些紅酒的新富們目前主要將其用于“政務和商務上的消費”。
他介紹,投資級紅酒(Investment-GradeWine,IGW)指的是可以長期陳年并隨時間延長而增值的紅酒。從紅酒收藏史來看,不到百種的紅酒可以成為投資級紅酒。傳統的投資級葡萄,便是波爾多(左岸1855五大名莊,右岸柏圖斯、白馬、歐頌)、勃艮第頂級紅酒(羅曼尼康帝酒園)、頂級甜白酒(伊甘、德國甜白)。近半個世紀來美國加州那帕的頂級紅酒異軍突起,在投資回報中也表現出色,如嘯鷹Screaming Eagle、哈蘭 Harlan Estate等酒更是有價難求。除此,一些極少量的意大利(如嘉雅GAJA、西施佳雅Sassicaia)、澳大利亞(奔富葛蘭許Penfolds Grange)等可納入投資級紅酒之列。
“投資者將注意力集中在頂級紅酒上,出于將其作為回避資金風險的一種手段。畢竟,在風云變幻的資本市場中,投資紅酒相比投資股票有著‘溫柔浪漫’的一面,股票是虛擬的金錢游戲,起落看不見摸不著,而紅酒不僅看得見摸得著,還是文化和藝術投資的收獲,更是身份、財富和品位的象征。”
方軍在紅酒行業浸淫7年有余,擁有美、法、意三個國家的“試酒師”資質,最多的時候,一天要品嘗100款以上的紅酒,一年算下來可以達到3000款。
在他看來,盡管現在“人類已經無法阻止投資客通過炒‘拉菲’賺錢了”,但其實,中國人炒“拉菲”也和“炒房卻不住”一樣,大多是炒而不喝、炒而不賣,成為這兩年持續推高名莊酒交易價格的主要因素。市場上基本上是跟風的多,懂行的少;炒的屯的人多,收藏家少。畢竟紅酒相對于其它金融產品而言流動性更差,因此更容易被操縱。
“目前國內投資紅酒主體,大多是游資(私募)和部分酒商。作為特有的中國市場經濟下產物,游資需要找適合利潤項目,可以不用了解紅酒真正的投資價值和特性,完全當作金融工具操作和炒作。‘擊鼓傳花’的游戲往往會由不幸者來收場。一些資深酒商多數還具備專業知識、信息和渠道,籌措或吸納部分資金進入操作,開設投資紅酒單元項目,承諾回報率,接受委托購買期酒或現酒。”
韋雷向記者透露,在整個溫州地區,有超過20億元資金在炒作名莊酒。在他熟悉的溫州商人里就有數億元資金活躍于酒市。
方軍則表示,在國外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紅酒投資是非常成熟的產業和金融產品。但當下中國的紅酒投資者普遍帶有機會主義色彩,尚缺乏成熟的心態和耐性。一些所謂的紅酒基金“只是自我娛樂的游戲,無法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而投資現酒、期酒大多是委托第三方進行交易處理,其中主要是經由國內有信息和渠道資源的酒商,但“他們頂多也只是外圍市場的‘二道販子’,因為主要值得投資的紅酒,85%集中在波爾多的1855列級名莊之中,而存在150多年的經紀人銷售體系控制著這些名莊酒的價格和配額。”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說,截止2011年6月,排名前11名的紅酒出口國順序并無太大波動,法國、澳大利亞、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美國、德國、南非、阿根廷、葡萄牙、新西蘭。但這個榜單好像與中國并沒有關系,盡管中國進口紅酒市場份額在短短十年間飆升至2011年的近25%,中國國產紅酒的市場份額卻正在明顯萎縮,這種態勢將在2012年繼續。紅酒行業中的一個熱門話題是:中國已經成為高級紅酒的首要國際市場,而在海外,表現突出的則是由于經濟危機所刺激的便宜及廉價紅酒的消費量增加。
投資方式缺乏產業鏈條
波爾多列級名莊酒,150年來一直延續著通過“經紀人/中間商”傳統銷售模式。每年,名莊首先與“中間商”制訂價格(第一級),然后按照關系進行配額預訂給酒商,并在18個月后交貨。這個期間雖然沒有拿到“實物”,但根據開放的市場上諸多影響和因素,酒的價格開始發生波動,他們是影響和控制名莊酒價格的上游。
中國只有少數有實力的酒商能夠拿到或者間接拿到配額(第一級)。包括部分以資本項目運作進入的投資者會與二級酒商合作,獲得更多期酒配額和收集各路貨品進行囤積,侍機而動。
為規避價格波動等市場風險,同時受制于自身資金實力,很多小酒商只是“倒買倒賣”賺差價(二三級都有)。而擁有終端資源的酒商是第四級,他們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采購,雖然在最末端,但利潤率可觀。
方軍表示,“期酒”(enprimeur)是風險最大回報最高的一種投資方式。一般投資應選擇投資有潛質的“藍籌酒”,如波爾多10大名莊及25大名牌的最佳年份。這些“酒花”自發售以后,會進入約5年的價格快速上升期,是投資購入最佳時期,而在發售后的7~10年則是投資回報最好的時機。
期酒投資在國際市場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從銷售,到紅酒品鑒參考,到拍賣行等渠道,同時為酒商提供了財務審計和保障的金融、保險和會計機構一應俱全。但國內目前的產業鏈條尚未真正形成,相應行業規范也并沒有推出跡象。
另一種投資形式是購買年份佳的頂級成品酒。目前,絕大多數的成品酒都通過二級市場的拍賣而進行流通。2011年上半年香港紅酒拍賣市場成交額超越同期紐約與倫敦兩大平臺的拍賣總額,其中大部分資金來自于內地市場。
成品紅酒無論是自存還是寄存都必須有良好的貯藏條件。因此市場也有一些投資者將部分資金用于建設“紅酒銀行”,由專業人員負責保管和儲藏客戶購買的頂級紅酒。
方軍建議,在進行紅酒買賣中,要多留意參考歐洲市場的酒單報價,因為相對于美國市場數據來說歐洲市場更具有說服力和穩定性。
還有一種投資形式是近年來歐美流行的各種紅酒基金。但通常基金門檻較高,比如要加入紅酒基金Noblescrus,一般至少需要支付12.5萬歐元,但即便如此“也似乎比自己經營一個酒莊要好的多”。與購買“期酒”類似,紅酒基金的投資年期通常在5到10年,在年期屆滿前投資者可選擇贖回基金及兌換紅酒或現金的比例。目前全球范圍內大約有20家紅酒投資基金在開展業務。
“嚴格說,目前紅酒基金在中國還只是個名詞概念。雖然市場上已出現一些名目的紅酒理財產品,但基本只是借以‘紅酒’來做投資。這些紅酒基金一般只針對私人VIP客戶和內部銷售,實質上是以紅酒為概念的一年期、兩年期的擔保或融資性質的理財產品,至于最后籌募資金的流向與所得收益,也許與紅酒并無關系。一些紅酒基金所宣稱的15%回報率只是自己定義,即使落實到相關紅酒項目,一是缺乏公允,二是資本量小,對整個紅酒投資帶來影響微乎其微。”在評價國內的紅酒基金發展時,方軍這樣告訴記者。
一些業內人士也認為,投資紅酒需要很多條件,比如基金獲取資源的能力、有適合保存紅酒的場所、良好的運輸條件、能追溯紅酒來源的證明、變現的能力等等。而目前在中國,還缺乏正規的紅酒變現渠道。
投資依然是“心跳”
當紅酒變成純粹的“金錢游戲”,投資同樣“玩的是心跳”。異常火爆走高的國外名莊紅酒價格開始令業內外感到不安。
2011年中秋節后,國內拉菲價格暴跌。一箱1982年份的拉菲,在蘇富比拍賣行的拍賣價已從最高70多萬降直降至30多萬元。其它一些名莊酒及其副牌都開始有不同程度的價格跌落。另外受歐債危機影響,歐元低迷,也造成名莊酒面臨撲朔迷離、眾說紛紜的局面。
“與2010年市場幾乎每隔幾天就有漲價,而且普遍存在缺貨和斷貨的熱火朝天的態勢相比,2011年的市場情況低迷,據倫敦國際紅酒交易所的最新數據,拉菲價格自2011年3月以來平均下跌8%,是波爾多一級酒莊中表現最差的產品。其中,1995拉菲跌幅22.5%,2003年份的拉菲跌幅為15%,2004拉菲跌幅27.9%,2005拉菲跌幅24%。1999年、2004年和2006年份的拉菲也出現負增長。”方軍說。
“山寨酒”橫行、價格逐步透明等無不考驗的各酒商、炒家和消費者的信心,面對拉菲也如同“雞肋”。
整體來說,2011年精品紅酒價格出現自2008年以來最慘烈的下跌,某些紅酒價格更是下跌近半,主要也是針對一線酒莊,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國外收購的主要是這些名莊酒,價格炒得太高,下跌是向正常趨勢的回歸。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紅酒暴利年代的終結。
“2012年,國內紅酒市場進入微利期;2013開始,將成為一個‘搏傻’市場,誰進誰虧錢。我已經開始離場,往后除了手中的酒花外,不會再大規模做紅酒生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紅酒批發商如是說。
方軍認為,作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紅酒投資作為一種特殊的投資模式,對于發展仍處于普及階段的中國紅酒市場而言,新興的紅酒投資顯然更稚嫩。在缺乏公開、成熟的出讓機制和平臺,以及相應配套的市場定價、監管的標準體系之下,國內的紅酒投資操作起來有如“隔山打牛”。
事實上,無論投資是現酒還是期酒,多半還是依靠和委托上游代購方渠道進行轉手銷售或拍賣。當然相對于期酒交易的“原始保真”性,現貨的變現更難。因為出讓效果主要關注兩個方面:首先,是否購買到貨真價實的標的(期酒/現貨);其次是看投資紅酒的保儲狀態,轉手率越低,酒品價值越高。投資直接出自于酒莊、金融機構的“紅酒銀行”,以及拍賣行渠道所得的紅酒,自然比較有說服力。
與紅酒的自身屬性類似,用“品”的姿態投資,或許是這個市場爆發、泡沫、迷局之中的一點光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