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質疑,券商資產管理能力、投研實力能否與其規模相匹配
證券時報記者盧榮
股市的賺錢效應在銷售員小王身上得到了鮮活體現。作為上海某大型券商資產管理部的銷售員,年初還為如何完成每期任務而絞盡腦汁,但最近,他的任務額不僅輕松搞定,而且請他吃飯買產品的親朋好友排起了長隊,很多人生怕“感情不深”搶不到預訂份額。
在股市火爆行情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一改以往靠給員工下任務完成銷售目標的尷尬境地,與很多明星公募基金一樣出現了熱銷場景。在最近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行中,“光大陽光基中寶”募集金額超過68億元,創出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首發規模新高,讓許多基金公司艷羨不已。
但是,在首發規模屢創新高,券商集合理財規模“一夜長大”的背后,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能力、投研實力、流動性配置、防火墻制度建設等交叉矛盾也日益凸顯。雖然,該行業才起步不久,但價格戰、傭金戰等惡習卻提前開打,有的券商半年下來,管理費收入僅有幾萬元甚至為零。
前7月募集規模超去年
目前,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已進入發行密集期。7月27日,國海證券日前宣布旗下首只集合理財產品———“國海債券1號”已獲監管部門批準,并于7月27日起正式發行募集,目標規模為20億元。華泰證券也在同日宣布,旗下第八只集合理財產品———以“打新股”為特色的“華泰紫金現金管家”獲批發行,該產品規模上限為100億元。
據統計,除上述兩只產品之外,目前市面上還有“東北證券1號”、“東海東風3號”、“齊魯金泰山”、“申銀萬國2號”、“長江靈活配置”、“海通穩健成長”等6個產品正處發行募集期,平均目標規模都超過20億元。
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共有17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獲準發行,另有5只券商理財產品展期獲批,發行總規模預計超過200億。
另據統計,僅目前正式成立的“宏源內需成長”、“大通星海1號”、“光大陽光基中寶”等9只集合理財產品,其募集資金規模達到161.8億元,超過去年159.5億元的募集規模。如果加上正在發行期的集合理財產品,再考慮到下半年的產品發行,有券商研究員預計,今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發行規模將較去年翻兩番。
矛盾交織顯隱憂
但在首發規模屢創新高,券商集合理財“一夜長大”的背后,越來越多的市場人士擔憂,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能力、投研實力能否與其規模相匹配,此外,在流動性配置等相關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政策和監管空白又該如何處理。
據國金證券研究所統計,過去半年滬深300指數上漲幅度超過70%,29只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管理人的投資收益率為30.29%、考慮業績報酬(含潛在業績報酬)后收益率為27.41%。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雖然全部取得正收益但均落后同期市場。有券商研究員指出,券商資產管理能力和水平堪憂。
某大型券商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坦承,相比迅速膨脹的管理資金規模,券商資產管理能力,特別是投資研究實力卻沒有獲得相應提高,許多券商資產管理部門還停留在只有10來個人,甚至只有幾個人的情形。該負責人指出,僅以人員配置看,就可以看出這個公司資產管理的實力。“資金管理規模大了之后,對機構更大的挑戰是對資產配置的能力,這與小資金靠投行或者研究員打聽幾個內幕消息就能把凈值做上去的狀況完全不一樣。”
某集合理財產品的投資經理也指出,作為市場上的專業投資者,券商集合理財與基金一樣,贏得投資者的青睞是市場成熟的表現。但規模增長過快以至于“大躍進”卻也令人擔憂。“所謂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一旦市場進入調整,集合理財計劃將與開放式基金一樣面臨極大的贖回壓力,這種資金的撤離對集合理財行業而言也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