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金蘋蘋
此前,本報一直進行跟蹤報道的有關投資者因投資KODA、而導致財富遭遇巨大損失的報道,近日又有了新的進展。一些長期在國內資本市場、金融市場進行維權的律師日前發布聲明,表示KODA投資者可通過我國法律渠道在內的多種渠道進行維權,而他們則愿意為這些投資者提供幫助。
據北京楊兆全投資律師團律師楊兆全測算,在內地,像此前報道的郝女士、金亮這樣的受害投資人數量高達1500人到2000人。“據我目前所知道的10來名投資人損失粗略統計就有約5億元。”楊兆全同時表示,盡管很多內地投資者都已經向香港證監會、金管局投訴,且香港金管局已受理了投訴并表示會進行調查,但是歷時一年多,沒有任何進展,目前的狀態意味著香港有關部門不會深入查處此類案件。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宋一欣指出,近20年來,投資理財成為世界金融市場與資本市場發展的主流。理財投資產品包括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理財產品、證券理財產品、基金理財產品、信托理財產品與期貨理財產品等幾類。而冠以金融創新之名的結構性金融產品或金融衍生產品,作為投資理財產品的新類型尤其引人關注。
而這些結構性金融產品或金融衍生產品,曾經被認為是金融市場最激動人心的創新業務之一,它能對市場的活力和易變特性做出最完美的詮釋,但是,以次貸危機為先導的金融危機中,許多產品卻變成了使人受害的有毒理財產品,而且,以香港銀行為主的境外銀行以欺詐手段違法地向境內投資者銷售這些有毒理財產品,使這些產品最終變成了侵犯境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害人工具。
他進一步表示,監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部分外資銀行違法向境內投資者銷售有毒理財投資產品行為的監管,改變目前只審核銀行的金融衍生產品的資格,卻不審核金融衍生產品業務的監管現狀,規范金融衍生產品的場內交易,杜絕場外交易,發展坐市商制度,建立誠信、公平、公正的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市場。
就在近日,經過7個多月調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禁止10家售賣雷曼兄弟相關結構票據的金融機構在未來半年至兩年內銷售結構性商品。這是新加坡金管局有史以來,對當地金融機構所采取的首次懲罰措施。在其調查報告中顯示,上述 10 家金融機構在銷售執行時出現疏漏,沒有良好的內部控管,造成各種違反規定的情形出現,包括沒有采取足夠的步驟,確保銷售的理財專員在銷售產品前接受適當的培訓。新加坡金管局因此要求上述被禁的金融機構,必須改正這次調查發現的所有缺點,并盡快妥善處理好投資者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