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平步青云撰稿:馬駿骎
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太多理財觀念,理財的唯一方法就是把錢存銀行。近年來,身邊不少同事和朋友開始整天“股市、房市、匯市,市市關心”,日子似乎越過越舒坦,而我存在銀行里的錢,利息始終少得可憐。最終,我下定決心,在2007年底把20萬元到期的存款拿出來,投入理財。
可是,20萬元該怎么用,我卻犯了愁。2008年元旦后的一次高中同學聚會上,我高中的同桌,現在在某家銀行任理財顧問的同學向我推薦了他所在的銀行即將推出的一款號稱“雙贏”的理財產品。老同學拍胸脯向我保證,這個產品“委托專業機構負責操盤,投資股市與基金,收益率跑贏CPI絕對沒問題”。
老同學的推薦,自然令我深信不疑。2008年初,我用10萬元購買了該款理財產品。但2008年恰逢股市遭遇大調整,經過1年半的投資期,如今這款產品虧損仍高達近4成。令人郁悶的是,仔細翻看產品過去一年半來每月的凈值記錄,我發現了所謂專業的操盤機構令人費解的操作:
在2008年下半年股市下跌幅度最大的幾個月中,該款產品的股票倉位幾乎都達到了50%以上,這也讓那幾個月產品凈值每月都呈現垂直下降的走勢。而該產品既不保證本金,也未設置提前終止條款,讓我的投資就這樣打了水漂。從2008年11月開始,A股終于企穩,并開始了將近半年的持續上漲行情。但這段時間,該款產品又把大部分資金投資于基金,甚至空倉股票,白白錯失了抄底良機。
我再次打電話給我老同學,老同學甚至表示,這款產品到期回歸1元凈值的可能極小,建議我及時止損贖回,把錢投入到其他市場。遇見這樣的投資顧問,我只能無言以對了。
仔細研究其他銀行的各類理財產品后,我發現,今年以來大盤上漲了50%,而理財產品中最高收益也只有30%左右,沒有一款能跑贏大盤,真不知那些所謂的專業機構,究竟是如何為散戶理財的。
不幸中也有萬幸。經過一年的磨煉,我對股市也有了初步了解,出于對于煤炭及能源前景的看好,2008年11月,我把另外的10萬元全部買入了金牛能源。半年時間,這頭金牛果然不負所望,股價一路飆升,足足漲了3倍。如今我的市值已接近50萬元,業績不僅遠超銀行理財產品,更遠遠跑贏了大盤。也許投資并不神秘,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