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呂隨啟帶10歲的兒子呂桑源一起錄制電視臺理財節目時,透露自己在兒子8歲時就教他炒股、炒權證。呂隨啟表示:“我只是培養他規劃人生財富的觀念”。一時間,這對父子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這樣的理財教育是否值得提倡呢?
文 本刊記者/邢 力
隨著近年來國內理財熱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意識到培養孩子理財能力的重要性。這不,六一節前后,不少媒體和金融機構都發起了針對青少年理財教育的活動。
作為國內知名的理財節目,湖南衛視《聽我非常道》也特地錄制了一場六一“小鬼早當家”特別節目。金融學教授、北京大學證券研究所所長呂隨啟帶著他10歲兒子呂桑源一起參加了節目錄制。呂隨啟在節目中首次透露,他一直在積極開發孩子的財商,早在孩子8歲時,就開始教他炒股票,炒權證。
培養理財觀念能否從炒股開始
呂隨啟介紹說,2007年的一天,呂隨啟正在電腦前查看股票行情,當時8歲的呂桑源看到后好奇股市操作。為了讓呂桑源更深刻體會“股票有漲有跌”,呂隨啟一狠心,從賬戶拿出3000元,由呂桑源操作購買漲跌起伏更大的權證,“買了以后他一直盯著屏幕看股價”。呂桑源說,最高價賣能賺800多元,卻沒想到一頓飯的工夫,股價又跌回去了。雖不知道“權證”的概念,但“股市漲和跌都是正常的,不能太貪心”,呂桑源總結道。
“往往我們覺得孩子不懂,實際上有可能低估了孩子。”呂隨啟說:“最開始的時候,聊到一個股票的知識的時候,我兒子說我也要買股票,我說理由是什么。也不知道他從哪兒得來的消息,他說巴菲特好像是六歲就買股票了,我都八歲為什么不能買,我就問他,我說你想買什么股票?他給了我一溜他想買什么,而且講他要買什么的理由都非常有理由。”
比如呂桑源說自己想買微軟的股票,“就是因為現在很少有人不用電腦,大家都用電腦,都用微軟的軟件,然后就好多人都買,如果不買正版,就會被一小時黑屏一次,所以大家都買,所以我覺得微軟會漲得快”。
至于買可口可樂,呂桑源說的更大道至簡,呂桑源想,因為現在很多小孩,甚至大人都愛喝可口可樂,有些小孩為了買,不惜和大人吵一番,大家那么愛喝就應該買可口可樂的股票。
當主持人問到“巴菲特是什么樣的一個人”時,呂桑源不止說是投資大師,還說以后要成為巴菲特那樣的人,更說出了巴菲特的經典語錄:“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令現場著實驚嘆。呂隨啟說:“我給他灌輸的一個觀念,就是你有了一個大目標以后——比如說你想成為沃倫·巴菲特,不是從省錢開始,是從想盡各種辦法去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開始”。
據悉,10歲的呂桑源是個普通的四年級小學生,皮膚略黑,戴眼鏡,像同齡孩子一樣閑不住。他上奧數班、寫書法、學吉他、玩游戲,也喜歡看書,正在看《巴菲特的智慧全集》。
科學培養還是揠苗助長
此事在網上被各個網站轉載后,呂隨啟父子立即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網友討論的焦點集中在這樣做到底是在培養孩子科學的理財意識,還是在孩子對金錢和股票尚沒有足夠認知能力的情況下,就過早讓他置身其中,反而是揠苗助長。
網民有的驚訝呂桑源成熟,有的感嘆“賺錢就要從娃娃抓起”,理財教育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有質疑呂隨啟的教育方法有欠妥當,甚至有人懷疑呂隨啟是在炒作。
專家們對此的看法也各不相同,理財規劃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彥斌表示支持呂隨啟的做法,“理財觀當然要從小培養”。劉彥斌說,股票低買高賣的道理誰都懂,讓小孩炒股是培養其“賺錢意識”,懂得“自己賺錢養自己”的道理。
不過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宗春山卻認為,目前國內的青少年理財教育尚為空白,家長應明確理財教育不是“掙錢教育”,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理財課程,教孩子理財是以不耽誤其學習、精力為前提的,只有培養孩子對金錢的健康觀念,才能對其學習、樹立人生目標有幫助,而不是簡單地“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