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靜 李丹丹
自央行去年底放開對銀行信貸規模管控后,隱名貸款猶如雨后春筍般在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破土重出。由于銀根較松,不少企業開始想方設法從銀行或者信用社套取貸款。這使得當前信貸增量中,潛在風險有所加大。據了解,銀監會已經注意到了該問題,并已就相關的檢查工作進行了部署。
部分基層農信社隱名貸款泛濫
近日,某地一家民營企業的老板李某正在為貸款而苦惱。讓這位私營企業主頭疼的不是按照正常的貸款程序貸不到款,而是由于其企業的信用額度較低,沒辦法從當地農村信用社貸到足夠多的錢。為此,李某正在尋找一個能幫他出面貸款的人。據稱,找人出面做一個“隱名貸款”(實際借款人不是貸款合同中的借款人),對當地的民營企業來說非常普遍。
而事實上,按照《貸款通則》的有關規定,借款人應當按借款合同約定用途使用貸款,并不得套取貸款用于借貸牟取非法收入。對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隱名貸款是應該被絕對禁止的。不過,經過記者對多個省份農信社的了解,這種隱名貸款卻在部分基層農信社相當突出。
由于各地金融生態環境的差異,在江蘇、浙江等金融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隱名貸款的比例相對較低,但據透露,江蘇某縣的隱名貸款比例仍占其貸款總額的接近10%。與江蘇情況相似,河北省某縣農信社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說,當地多是民營小企業主借用自己員工的名義,或者親戚朋友的名義做隱名貸款。
“企業做隱名貸款的原因很多”,河南省某農信社的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而前述企業的信用額度較低就是其中的一項原因。此外,由于有些企業有不良貸款記錄,不能辦理新的借款。但是為了達到從農信社重新借款的目的,便借用他人名義進行貸款。由于信用問題而促使其尋找冒名借款人的,是農信社存在隱名貸款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規避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也是隱名貸款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國《商業銀行法》第39條第1款第4項規定:對同一借款人貸款余額不得超出銀行資本金的10%。可是有些借款人的借款已達到或將要達到這一比例,為了達到增加貸款的目的,便主動尋求一位根本不用錢的人為其辦理借款手續。
此外,《商業銀行法》規定,禁止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而農信社的信貸業務人員、管理人員、近親屬等都屬于關系人,于是一些人便采取由他人掛名貸款的方法,將款項歸自己使用。“其實,不少農信社的員工都私下開辦了企業,但自己從自己的農信社貸款不方便,所以就在外面找幾個身份證,多頭貸款,比如找4個人,一個人貸2萬,化整為零,這樣也容易獲批”,前述人士透露,目前不少農信社都存在這樣的現象。
在調查中,記者也發現,由于近年來,國家鼓勵小額農貸,并給予了其一定的優惠政策,從而也出現了有人假借小額農貸需要,多頭開戶,并最終滿足自己大額資金的需求的情況。
同樣采取化整為零的做法,目的還在于為規避貸款審批權限的限制。據介紹,為加強貸款管理,各級農信用社都規定了各自的貸款審批權限。有些借款項目數額過大,基層農信社無法辦理,但為了留住客戶,農信社的工作人員便采取將大額貸款分成兩戶或多戶貸款進行報批。由此,也就出現了隱名貸款。
據記者了解,基層農信社之所以積極幫借款人想辦法,與農信社現有的績效考核制度有很大關系。河北農信社的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坦言:“為什么我們不管隱名貸款?是因為他們在我們這里貸款,同時也在這里存款,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好處。尤其是現在經濟不景氣,優質客戶本來就不多,他們能給我們的存款帶來很多數額,給我們增加不少的效益。同時,償還貸款利息,也能夠讓我們的凈收息任務達標,效益工資能夠得滿分。所以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視而不見。不能說鼓勵,但是大家實際上都愿意發展這種事情。”
而多增加貸款規模可以稀釋不良率,這也成為農信社有動力推動隱名貸款發展的重要原因。河南農信社的人士透露:“不良貸款的占比如果超標了,我們和領導的獎勵就都沒有了,所以一定不能讓不良率升高。而加大貸款投放對稀釋不良率來說是最直接的方法。”
隱名貸款暗藏巨大風險
江蘇某縣農信社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金融機構對企業資金的跟蹤調查很難,做了隱名貸款的企業會千方百計地把資金隱藏起來。他表示,影響農信社對貸款資金調查的是,目前很多企業的存款和貸款賬戶不在一家銀行或信用社。比如一家企業的開戶行是中行,但是憑借其信用等級在中行貸不到款,因此轉向農信社貸款。“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對其資金來源與去向進行追蹤調查。”
“尤其是國家放松銀根,支持三農貸款以后,貸款的審核與以前相比更寬松了許多。”江蘇某縣農信社的信貸人員說。比如以前農村的小企業貸款必須要門面房抵押,而現在只需要營業證、身份證的復印件即可以貸款。“單純的農戶貸款風險并不大,也就是3、5萬,但是現在實行的三戶聯保最多可以貸100萬,對于我們基層農信社來說,風險不言而喻。”而該人士同時透露,拿來貸款的身份證有少部分是已經過世的人的身份證。
但隱名貸款問題的本質屬于審查不嚴格,貸后跟蹤不到位,而基層的信貸人員其實是能夠發現問題的。
“有些我們能夠看出來是冒名貸款,有些甚至就是聯社讓我們發的”,一位基層的信貸員透露。據他介紹,當地有些企業主的人際關系網很大,跟聯社的人關系很好,所以,當貸款出現問題的時候,“聯社的人就會幫著想辦法”。
隱名貸款往往是在掩蓋貸款真實用途,以及實際使用人經營狀況的前提下發放的,因此,必然會對貸款的安全形成沖擊,使得貸款的風險不能被及時發現。而風險一旦暴露,在收貸環節也會致使大量貸款無法收回。
“這種情況在很多年前就出現過。比如冒他人的名,冒死人的名貸款”,一位監管機構的人士表示。而在隱名貸款情形下,往往因法律關系中主體難以確認,而影響到訴訟收貸,致使大量貸款無法有效回收。
河北省某縣農信社的人士介紹說,如果隱名貸款形成不良,農信社方面會起訴合同中的借款人。但是合同中的借款人肯定會去再找實際借款人。因此,通常實際借款人與合同借款人如果不是親人,那他們之間通常都會有一份協議,或者有第三方證明。當農信社追究責任時,合同借款人憑借協議再去追究實際貸款人的責任。不過,有些隱名貸款使用的是假身份證明,甚至是過世人的身份證明,受益人可能已經破產,金融機構根本找不到人來追償,最后只有形成呆賬。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農信社對于這些隱名貸款的處理,通常都是象征性的。“我們每次報表報的都是形成不良的、還不了的。正常情況下,能夠按時還利息的,雖然我們明知道就是隱名貸款,但是也不上報”,一位農信社的人士表示。
“其實按照規定,應該定期輪崗,但是現在因為人手有限,都不輪崗。長時間不輪崗,有問題就發現不了,最后就不了了之”,河南省農信社的人士也一語道破了農信社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漏洞,“貸后審查實際上就是隨便找個人簽個字,寫幾句就算了,可能都不去現場。貸后檢查流于形式。現在的情況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隱名貸款并非只是農信社的專利。一位監管機構的人士在接受采訪時也坦言:“這并非僅僅是哪一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問題。在當前的經濟大勢下,很多企業都在琢磨這些錢”。
農信社的人士透露說:“當地的銀行也一樣。相對來說正規一點,但是這種情況比我們少。但是也有。”
據記者了解,盡管商業銀行的貸款管理相對嚴格,但也不能完全避免隱名貸款的發生。一家國有銀行湖南省某支行的信貸人員透露,這種現象很普遍。“有些客戶在銀行的貸款資金量比較大,或者自己有不良的征信紀錄,借款人就會請親朋好友幫忙去銀行貸款,一旦出現不良,催收的話,風險就會非常大”。
某國有商業銀行江蘇某縣支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個人貸款給集體用的現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剛上馬的小企業信用額度不夠,貸不到錢,要求企業的內部員工分別去貸款供企業生產之用;而銀行方面,即使知道到此類問題的存在,而由于上級銀行要檢查利潤和市場份額,基層支行的考核壓力大的緣故,也會示意放行。這位在基層做了近30年的“老銀行”頗顯無奈地表示,“都是為了生存。”
在一個縣域內,往往效益最好,信用最高的企業是受各家銀行追捧的。而有些企業正是利用了其在當地的高信用,從銀行貸款卻不為己用而為他用。該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當地有一家效益很好的食品廠,從銀行貸款并表示該資金用于采購食品原料。但是左手貸到錢的同時,右手把錢轉借給當地的一個施工隊伍。“銀行知道這件事,但是這家食品廠是我們的大客戶,我們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最后能把錢還給我們就行。”
相比大型商業銀行來說,小銀行的情況可能反倒好一些。鄞州銀行董事長陳耀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在寧波這種金融服務相當發達的地方,隱名貸款這種情況比較少。尤其是鄞州銀行,由于其信貸員對客戶的情況非常了解,完全能夠掌握客戶的經營情況和資金需求情況,所以非常容易判斷貸款是否可能存在問題。而專門做微小貸款的包商銀行也有類似的經驗。
堵截違規須多管齊下
某國有商業銀行江蘇某縣支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行的個人貸款實行放貸員責任追究制,一旦貸款追不回,由放貸人員賠償。而公司的貸款審批是贊同制,“大家舉手表決,最后一旦發生問題,大家都沒有責任。”如果涉及金額巨大,最多追究領導人的行政責任,而沒有經濟賠償。因此,在企業的放貸過程中,出現隱名貸款的現象較多。
在調查中,不少基層信貸員也提出了很多好的解決建議。河南省某縣農信社的信貸員建議說,農信社應考慮實行“雙人調查”和“審貸分離”制度。所謂雙人調查,就是不論額度大小,貸前調查均要求至少兩人,主調查人為第一責任人,其調查行為全程受到次調查人的監督,二人共同對調查內容負責。審貸分離就是貸款發放后,換人負責貸后管理,按兩種模式進行:信貸員充足的信用社必須配備專職的貸后管理人員;人手不足的信用社,信貸員按照錯位組合的方式進行貸后管理。
此外,他還建議加大貸款審查力度,依法堵住貸款漏洞。“目前,農信社在進行貸款營銷過程中,僅對借款人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表面調查,而忽視了對借款人所采取的相應管理措施。一旦出現實際借款人到期不能履行償還本息義務時,農信社就無法通過法律途徑追究隱名借款人的法律責任”。
貸前審查不流于形式是堵截隱名貸款的第一道關卡。無論是農信社還是商業銀行,在對企業授信或發放貸款前,都要通過財務報表對企業的資產狀況及盈利水平進行調查,判斷企業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對企業資產狀況進行實地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據包商銀行介紹,其小企業貸款之所以成功,首先是信貸人員通過細致深入的現場調查和應用“交叉檢驗”的方法收集、整理、確認客戶信息;此外,決策人員要以基于客戶現金流的財務還款能力為切入點,對“還款意愿、還款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三項要素做出客觀評價。貸后跟蹤也是重要的一環。要堅持分期還款和持續動態監控,監督客戶償債能力和還款表現。只有這樣,才能將貸款的不良率控制在較低水平。
除了金融機構本身需要加強貸前貸中貸后的審查外,加強金融監管也是重中之重。“不過監管機構的人手少,他們不可能查的那么細,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特別是在偏僻的地方。而且,有些農信社的領導知道自己有問題,所以就故意拖延檢查。檢查組一來,就帶著吃吃喝喝,不讓下基層,這種事情見多不怪了”,一位基層農信社的人士對于現有監管的有效性,也提出了質疑。
記者從監管機構了解到,在基層的銀監局派出機構,確實存在人手不足的情況,由此所出現的檢查不深入也是在所難免。不過,銀監會已經注意到了近期以來農信社隱名貸款呈增加的趨勢,銀監會相關部門已經部署了專項檢查。
“見一個查一個,查一個處理一個”,銀監會的一位相關人士表示,銀監會對于查處此類違規行為的態度是十分堅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