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痛并快樂著,小人物也有大創業。
文/本刊記者黃芳芳
創業者怎樣才能得到屬于自己的“金包子”?本文講述的就是一位創業者賺到“金包子”的故事。
主人公是陳慶松,靠包子創業起家,并自稱“為包子而生的人”。據了解,他的陳家包子已在全國開設多家連鎖店,目前一年的凈利潤達到了300萬元。
陳慶松的老家在安徽,由于家境貧困,很早就出來打工。來到大城市的他,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他迷茫又無助地在大街上徘徊。眼見著兜里的錢越來越少,他連一個工作都沒找到。幸好他的同鄉給他介紹了一家饅頭鋪,他總算不用再露宿街頭了。一臉憨厚模樣的陳慶松,勤勞、好學,饅頭鋪的師傅很喜歡他,就把手藝教給了他。陳慶松很興奮,每天都很賣力氣地學做饅頭,因為他希望自己把手藝練成了以后,也開一家饅頭鋪。
很快,陳慶松如愿以償,每天雖然很辛苦,起早貪黑,不過也算是自己當老板。但是,他發現對面的包子鋪每天早上都有好多人排隊,那些人都是上班族,包子對他們來說,經濟實惠又便捷。陳慶松也想和對面的包子鋪分一杯羹,可問題是他是做饅頭出身的,包子吃過倒從來沒做過。這可怎么辦呢?他想到了要拜師學藝才成。可俗話說,“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睅煾挡唤,徒弟也沒轍。陳慶松只好另謀對策,因為他了解做面點這行的,起得都早,于是他也跟著起早,拿出準備好的望遠鏡,偷偷地學,白天再偷偷的練。
就這樣日復一日的練習,陳慶松發現,凍過的肉比鮮肉蒸出來的包子味道更鮮美而且有湯汁。一般灌湯包都是死面,這樣湯才不會漏掉。發面要比死面更筋道、好吃,但不適合做湯包。陳慶松非要用發面包湯包,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他每天就努力鉆研如何讓湯包,既筋道,還有鮮美的湯汁。就這樣他在上海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包子鋪。
不幸的是他的包子鋪因為城市拆遷不得不關門,后來他又輾轉來到紹興。萬萬沒想到這次紹興之旅為他打來了財富之門。偶然間他發現了一件事情,就是紹興人不吃包子。以前這里開的包子鋪都關門倒閉了,因為紹興人早餐只吃稀飯、油條。陳慶松想自己有手藝為什么不試試在這里開包子鋪呢?
于是,他把包子鋪搬到了紹興;侍觳回摽嘈娜,由于他的包子皮薄、有韌勁,而且湯汁不多不少,正好一口可以吸完。這樣好吃不貴的包子在紹興果然火了起來,每天排隊的人絡繹不絕。而這個胖胖的老板又很有親和力,賣包子的同時,也不時地贊揚顧客,包子香,嘴也甜,生意怎么能不好呢?
就這樣第一年,他就掙了30萬,這讓每天只睡5個小時覺的陳慶松興奮不已,雖然很累,很辛苦,但是很快樂。陳慶松自己富了,可是樸實善良的他仍不忘自己老家的親朋好友。他把家里的妹妹等親朋都找了來,并傳授他們做包子的秘訣,讓他們也富裕起來。他的妹妹曾說,沒想到剛來紹興一年,存折上的存款就到了六位數,真是難以置信。
后來陳慶松看到肯德基全國都有,也想把自己的手藝發揚光大,讓各地喜歡吃包子的人都嘗到他發明的陳家包子。于是,陳慶松開始和親戚們約法三章,統一管理,統一配料,以保證包子的原汁原味。而且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在全國各地開了很多家灌湯包的連鎖店,收益增長到每年300萬。不僅他的創業成功了,還帶動了他的親朋一起致富。其實 “金包子”的奧秘就是發現機會,并付諸辛勤的實踐。如果你要創業,你發現你的“金包子”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