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報記者 張佳丙
銀行理財產品的比較優勢在A股重挫后不斷凸顯,無疑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將銀行理財產品放入2009年投資組合中。
相比已經廣為大眾熟知的基金、投連險這些投資渠道,銀行理財產品無疑是差異化最大的一種。買基金的話,無論是大牛市還是大熊市,你只要選擇的都是股票型基金,那么大致表現相差不多,至多就是多賺少賺抑或多虧少虧的問題。但是銀行理財產品則完全不同,同樣大熊市,有的理財產品會讓你蒙受類似基金的虧損;有的可以為你保證本金的安全;而有的甚至還能逆勢大漲,正因為銀行理財產品極其多元化,使得能否選對理財產品成為影響來年投資表現的重要因素。
認識你自己,相傳這是德爾斐阿波羅神廟中的三句箴言之一。對投資者而言,惟有認識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合適自己的銀行理財產品。
你為何要投資?是僅僅因為存款利率低企而被迫尋找替代性的穩健收益渠道;是為了分享股市長期的收益;還是希望做個投機客,從投資市場的短線波動中獲利?
你為何希望通過銀行理財產品進行投資?是因為市場上其它回報較高的穩健收益率產品實在太少;是因為希望逃離股市接觸更多另類投資市場;還是因為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希望借助結構性理財產品獲得更多元化的獲利模式?
其實,在明了自己的投資目的之后,進一步搜尋對應的銀行理財產品并不是太難的事情。真正困難的,是在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后,堅守這種選擇。
看到過不少投資人,明明是抱定買一款穩健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打算走入銀行,但卻在身邊其他銀行客戶抑或柜臺銷售人員的“鼓勵”之下反而買了一款高風險的投資類理財產品,等到本金出現大幅虧損時才懊惱不已;更看到過不少投資人,只是想在保本的前提下適度參與股市投資獲得適度的回報,而其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最終也滿足了他的要求,但是其卻在周遭不少人動輒翻倍的誘惑下,一下子“失憶”忘卻了當年購買相應產品的初衷,而認為這是一款糟糕的理財產品;至于說那些從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永遠去追逐那些最熱銷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更是大有人在,運氣不好往往便成為了高位接盤的“倒霉蛋”。
買銀行理財產品,要根據自己的階段性理財目標,在合適的時間買一款合適的產品,并在整個投資周期中堅守這種合適。而要做到這一點,請從認識你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