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雪濤 北京報道
在國際金融市場掀起海嘯的同時,各幣種也在經歷著風云變幻。上半年,投資澳元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還為賺澳元升值收益而興奮,但下半年澳元、歐元等外幣匯率的大幅跳水則讓他們苦惱不已,匯率損失高達40%的產品比比皆是。
理財專家建議,投資者近期對此類產品應以觀望為主。對于一年期以上的產品最好暫時回避。而對于已經購入這類產品的投資者,如果損失不大,且擁有贖回權,可贖回握有現金。
保本產品大幅虧損
陳小姐今年下半年用股市里拿出來的錢購入了一款澳元的理財產品,買的時候預期的產品收益是9.5%左右。銀行人員再三向她推薦,說沒有任何風險,是保本金,不過在最近3個月里,陳小姐買的這款產品跌了將近40%。隨著澳大利亞減息政策,高息貨幣的收益率會進一步下調,陳小姐擔心虧損額度還將進一步擴大。
“當時我也看不懂這款產品,但理財經理對我表示:‘這就是定期存款,您今年存入10萬,明年就能拿到11萬。銀行保證您一定可以拿到10%收益’。”陳小姐稱。
而持有此類產品尚未到期者,若提前贖回,不僅要承受匯兌損失,外幣本金也不能100%保證。張先生今年上半年投入30萬元人民幣等值澳元,買了某外資銀行一款3年期的澳元理財產品,到期100%保本。
隨著澳元匯率飛轉直下,張先生上個月收到銀行的對賬單顯示,由于產品約定只有持有到期才能100%保本(澳元本金),如果現在提前贖回,將面臨超過30%的匯率損失和20%左右的產品收益損失,合計損失高達50%以上,換回人民幣將不到15萬元。
然而,是不是保證收益型產品就保證不虧損呢?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張星告訴記者,保證收益型產品主要分為保本固定收益類產品、保證最低收益類產品兩種,現在銀行發售的以保本固定收益類產品居多。隨著澳元貶值,銀行所確保的固定收益也在不斷降低。
“8月份之前,6個月期澳元產品的一般年收益在9%以上,近期發行的產品收益僅有4.9%左右。”張星表示,對于手中持有澳元的投資者,此類產品可以考慮,因為目前銀行對澳元的6個月定存利率僅為3.135%,一年期的定存利率也僅有3.41%。
但張星同時提醒投資者:“如果準備用人民幣買入澳元,就一定要考慮到巨大的匯率風險。”
一些銀行發售的掛鉤澳元的保本型結構性理財產品,已經出現了巨幅虧損。張星認為,這主要是銀行的投資方向出了問題,對市場的風險監控和研判應該做得更深入一些。
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購買外匯理財產品不僅要關注產品本身收益,還應該重視所選擇的外幣投資品種隱藏的各種匯率風險。
外匯理財偏短期化
投資者在紛紛為匯率風險買單的同時,銀行也不約而同地通過縮短產品投資期限等方式規避風險。
據介紹,近期推出的外匯理財產品中,以低風險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投資期限不長。如建行匯得贏外匯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已從半年期縮減到3個月;交通銀行正在發行的得利寶·新綠澳元投資期限為3個月和6個月兩種;恒生銀行也推出3個月期限的外匯理財系列產品。“外匯市場變幻莫測,較短的投資期限便于投資者及時調整投資方向。”恒生銀行高級理財經理劉寧表示。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