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董暢巖
本報訊 滬深股市前期的巨幅調整使基金產品的銷售持續低迷,不過基金公司認購自家旗下基金卻日漸盛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初,今年共有26家基金公司公告自購旗下新基金,總額約10.7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公司申購或增持的基金往往有明顯的選擇性,是方向性的基金品種,投資者可參考基金公司的自購。不過,有的基金公司申購自家旗下基金,并非完全為了追求在資本市場的投資收益,而主要用于保證公司的正常運營,投資者對此要理性判斷,不能盲目跟進。
基金公司紛紛“自購”
記者昨日獲悉,華寶興業基金于今日通過代銷機構申購旗下寶康債券基金3700萬元,這一金額為近幾個月來基金公司自購旗下基金最高。
據統計,截至11月初,今年共有26家基金公司公告自購旗下新基金,總額約10.6億元。其中,19家基金公司自購旗下偏股型基金6.2億元,占到了自購總額的58%。與此同時有6家基金公司自購4.39億元債券型基金,占自購總額的42%。
根據天相數據統計,從2007年11月份以來,基金公司自購自家債券基金有19次,總共動用了10多億的自有資金。如工銀瑞信8000萬元申購旗下增強收益債券型基金,南方基金5000萬元申購旗下南方多利,招商基金以1.5億元申購招商增利。而華夏基金更是出手闊綽,在2007年底8000萬元申購華夏債券之后,還在今年2月份動用1億元認購了旗下華夏希望。
基金“自購”也虧損
由于股市今年以來持續走低,基金公司當時對偏股型基金的自購基本上均出現了較大的賬面虧損。根據統計,截至今年11月初,基金公司年內自購旗下基金已造成超過1億元的浮虧。
不過,今年10月份以來,華夏、華安、大成等大基金公司紛紛再度出手申購旗下股票型基金產品,而這些投資現在都已實現了賬面盈利;與此同時,據天相數據的一項統計,截至今年11月底,去年11月以來自購自家債券基金的基金公司總共收益已近4000萬元。
投資者可做參考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公司申購或增持的基金往往有明顯的選擇性,是方向性的基金品種,投資者可參考基金公司的自購。因為基金公司的判斷基本與市場大勢相接近,而且能更加便捷地獲得相關信息。因此基金公司的自購行為也代表了未來的投資方向。
例如,今年不少基金發行債券基金時,基金公司都進行了自購,在8月份以前發行的債券基金一般都有5%以上的收益。如益民基金公司自購1000萬益民多利,收益也在5.89%左右。投資者當時如果跟進,也可輕松獲得收益。
不過,市場人士同時表示,投資者在參考這種模式之前,要看基金公司該行為是不是集體行為,并結合自己的判斷合理做些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