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掙會花學會網絡理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22:56 市場報
支付是關鍵,安全是保證 本報記者 張然 實習生 林燕 “錢進錢出”:小傅的網上生活 小傅是北京華夏恒升公司的法律顧問,春節前夕,在與他接觸的半天里,記者目睹了通過網絡實現了多樁“買賣”。 第一樁,小傅用招行證券網上操作系統購買了兩支股票。在買入股票前,他已先將招行一卡通的錢轉入證券賬戶。“現在有第三方托管,資金總體上是安全的。”他介紹道,“你賣出股票,也一樣要通過第三方托管,將錢轉到自己卡上。” 第二樁,申請積分兌現。作為中國移動全球通的金卡用戶,小傅此前收到了一則短訊,提示“2005年積分即將于2008年2月20日到期清零,請客戶合理安排時間,參與積分兌換活動。”于是他查詢了他的積分,數量為 27259 分。于是他花了23000分,申請兌換了一個愛國者80G的移動硬盤。 第三樁,他用自己的會員資格幫客戶在北京訂了個4星級酒店;第四樁是訂機票回福建老家。上面這兩樁交易,他是通過金色世紀商旅網完成的。“訂酒店這事,錢是別人的,積分是我的,還有分紅,也是我的;買機票的錢是和在別的公司訂的一樣多,票也可以送來,也可以直接到機場取票登機,但多了積分和分紅。”按照他的介紹,通常住酒店,消費1元積1分,每間房一天有18至30元不等的分紅;訂機票是消費5元積1分。他說,“現在,許多網絡服務機構,你到商場消費也能拿積分和獎勵。許多機構對旅行者還送保值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保險。”他示意記者看了他手機上寫著保單號的短訊。 說話中,他還讓人通過網絡付還給他一筆3000元的賬。這算是第五樁。 網絡讓你會花又能掙 “俗話說,能掙不如會花。”小傅很有體會地告訴記者:“許多機構提供的資源整合,整合之后的效益給參與者共享。這就給我們提供了機會:網絡理財我們只要甄選有方,可以省力又省錢,常常還能賺到錢。” 像小傅如此精于網絡“買賣”的大有人在。曾是記者同事的張文利,現在是一家財經刊物的記者,他的全套攝影行當,基本上都是通過網絡“弄”來的。有時候,他通過網絡,與攝影發燒友接上了頭,加入到“炒賣” 哈蘇、萊卡等品牌配件的行列。現在,他在淘寶網以每張只收取10至50元為“店家”拍照,“營業額”每月都在增長。 讓你花錢也教你賺錢,眼下,網絡提供的理財渠道無以計數。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互聯網用戶人均年度互聯網消費2191.2 元人民幣,預計2008 年這一數據將達2383.2 元人民幣。預計2008年C2C電子商務網站交易規模更將達到678億元人民幣。據該機構此前另一份報告,2007年上半年中,我國有25.5%的網民使用網絡購物, 3.9%的人進行網上旅行預訂,1/5的網民開始使用網上銀行和網上炒股,網上炒股的比例已與互聯網普及率高的美國相當。 互聯網的崛起無疑給個人理財帶來了更多新鮮內容。而網絡理財日趨繁榮的背后,“支付”是個關鍵環節。 支付:建立信用關鍵環節 目前我國網上支付的參與機構主要有三種類型:商業銀行、中國銀聯和第三方專業機構。僅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的模式共有6種:支付網關、移動支付、系統集成的公司改做支付運營商、PayPal、地方政策性模式(如上海一卡通)和第三方擔保模式如支付寶等。而YeePay號稱自創了第七種模式,搭建支付平臺,針對特殊群體推出特殊服務。目前已集成了多種支付服務,如銀行卡支付、短信支付、手機全業務預付費服務、電話支付等。 “你敢于在網絡上錢進錢出,那是支付體系支撐起來了。”本身也是律師的小傅感慨地對記者說,“幾年前電子商務大家還不敢輕易涉足,害得許多網站成了先鋒,就是因為那個時候支付體系還沒有形成。支付體系不完善,信用體系就難以維持,誰敢白白扔錢?現在,通過第三方,和整個金融體系連成一體,支付體系算是初步建立起來了,其中不乏大膽的創新。” 艾瑞咨詢機構提供的連續性監測數據表明,中國網上支付市場增長迅速,交易額不斷擴大。2007Q3交易額環比增長21.4%,同比增長200%,達255億元。而據賽迪顧問預測,2008年中國電子支付交易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電子支付發展將呈現多樣化的趨勢,2010年移動支付和電話支付的份額會進一步擴大。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