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市搭建大眾理財實驗室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13:59 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磊 2007年,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最火爆的公共課,是一門從前少有問津的“金融市場學”。來自復旦大學的謝百三教授成了受人追捧的“明星”。每次上課,他都要用半小時進行股市技術分析,解讀大盤,推薦個股。 一名經常上他課的學生說,很多校外的人都擠進來聽,大教室總是爆滿。“以前是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先生的《中國經濟觀察》最吸引人,后來謝老師開講股市,他的課就最熱鬧了。” 謝百三教授有句名言,“不進股市沒有虧損風險,但可能會冒一輩子貧困風險”。在他看來,分享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單靠種田收益、拿工資、領獎金,是遠遠不夠的。他四處開博客、寫專欄,扮演著中國普通老百姓“財富意識啟蒙者”的角色。 這一年,中國股民開戶數達到1.2億。即便在以讀圣賢書為上的大學校園,“炒股”、“養雞”(基金投資)都成了同學們接觸社會實踐的“選修課”。 股市上漲,樓市火爆,金價躥升。這一切似乎都為2007年開啟“大眾投資時代元年”提供了現實基礎。 在一個不斷制造驚奇的新興市場,預言經常成為笑柄。然而2007年中國股市的起伏規律,似乎在1月4日第一個交易日就已經被預演。那天,上證指數高開高走,一度漲幅竟達6.43%,而尾市卻經歷一輪跳水,最終收于2715點,漲幅只有1.5%。典型的“虎頭蛇尾”行情。 同樣,2007年A股市場在一路高歌之后調頭向下。上證指數一度躥上6000點,實現翻倍,而11月之后股指快速殺跌一地雞毛,讓很多人傻了眼。 震蕩的市場充斥著過度的希望與失望。年初時有人說,“中國股市迎來黃金十年”。到了年底,卻有人高呼“牛熊轉折”。一首戲虐味道十足的網絡歌曲“我站在中石油48元之巔”到處流傳。中國石油這只被稱為“定海神針”的超級大盤股,回歸A股后一路走低。在跌破30元的那天,一位股民在留言簿里辛酸地寫道,“遠離毒品,遠離股市”。 人們對證監會多次重申的“投資者教育”工作很少當真。而經歷了“5·30暴跌”和6000點之后的“千點大調整”,新股民終于開始覺悟。沒有比“割肉”和“吐血”更能讓人明白“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老話的真諦。 市場從來無情無義,股市游戲的最終結果,永遠都是“一成人掙錢,兩成人持平,七成人賠錢”。 一位老股民這樣總結他的2007年投資心得:千萬別聽專家的話,他們“直線性的理性推理”,永遠趕不上“現實中的非理性瘋狂”。這可能是對3000點時大談“泡沫崩盤”的學者們、6000點時還鼓吹“市場估值合理”的資深人士們最無情的諷刺。 不過,中國股市的整體規模正是在這一輪“大分化”中實現了“大躍進”。滬深兩市總市值突破30萬億人民幣,越過我國年GDP總值。年度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集資金額高達900億美元。中國證券市場已是市值最大的新興市場和全球第四大市場……這些數字都遠遠超過年初時最激進的預測。 早在7月,“帶頭大哥777事件”曝光,市場分化跡象就已顯現。 有趣的是,隨后出現了“股評博客一舉超越明星博客”的網絡現象。這種眼球關注度的方向性變化,再次證明K線圖的魅力足以與美女臉蛋競爭。八卦娛樂雜志盤整了,理財讀物、股評軟件暖風吹過滿眼紅。“大眾投資時代”的激情要比“全民娛樂時代”的墮落更具煽情效果。 2007年,恐懼超過貪婪。在股市中嗆了幾口水的投資者,把目光移向新興投資市場。房價出現“翹尾效應”,靜默幾個月后突然攀升,若干大城市漲幅超過10%。國內黃金價格創出歷史新高,一度達200元/克。位于北京蔣宅口的中金黃金專賣店生意火爆,售貨員中午沒空出去吃飯了。 按照老套的財富觀念把錢存銀行的人,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投資?害怕風險。不投資?物價漲個不停。即便央行連續加息6次,相比CPI漲幅,“負利率”狀況仍未消除。 也正是這一年,銀行理財產品空前密集地推了出來,理財業務成為各大銀行增長最快的業務。“這一輪牛市最大的貢獻是激發和喚醒了大眾的投資理財意識。”至少,光大銀行財富中心主任張旭陽這么看。 在各銀行的零售網點,前來買基金和各種理財產品的老百姓也加入了原本就已經很長的銀行排隊長龍。 大眾投資時代與教育部門倡導的“終身學習理念”不謀而合。一本叫做《貨幣戰爭》的金融史著作成了暢銷書,半年售出60萬冊,還不算盜版的。 這本帶有濃郁陰謀論色彩的作品,可能迎合了2007年某些投資者的市場感受——被誘惑之后掉入陷阱的挫折感。 同樣是投資,有些人跳樓了,有些人成為大師。不論股指上漲多高下跌多深,對于一次具體的投資行為來說,機會和陷阱都各占50%。人和人的差別,也許就在一念之間。 今年出版的《牛市來了》被譽為“新股民勸慰書”。其中有句話說到了2007年投資者心坎兒里:你要看重金錢之外的“溢出效益”,投資活動本身可以領悟到進取、妥協、平衡、蓄勢、轉機、多贏等市場規律,也許還能收獲屬于你自己的人生哲學。 看起來,為了擁有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財產性收入”,人們恐怕還要殫精竭慮地奮斗許久。國家統計部門說,在居民收入結構中“財產性收入”才占2%,潛力大得很。 不過,依此斷定“大眾投資時代已經到來”的說法可能遭人嫉恨。武漢一位學者批判說:10億農民剛解決溫飽,3000多萬人處于絕對貧困,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多數國民還指望著存款度日,以中國這樣的“家底”(人均GDP剛過2000美元)奢談大眾投資時代,顯得異常荒謬。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