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儲蓄型保險拼不過牛市與加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00:56 理財周報
退保高 保障型產品腳跟穩 理財周報記者 蔡嵩婷/文 銀行進入降息周期時,曾給固定收益率儲蓄型險種帶來銷售春天,但當銀行進入加息周期,固定收益率無疑又成了這類產品的緊箍咒。2007年,隨著幾次加息,儲蓄型險種的收益利率已經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 保險公司既喜且憂。喜的是可受益于銀行存款利息收入,憂的是儲蓄型險種銷售備受沖擊。 “今年股市那么好,銀行利率又不斷提高,退保率高也在預料之中。”泰康人壽相關人士對理財周報記者說。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本輪的退保行為從去年底已經開始顯現,直到今年3、4月達到高峰。當股市連續出現5•30、6•21兩輪調整之后,投資者開始意識到退保炒股的風險,所以這種行為的數量又出現了明顯的回落。“雖然這個波峰比較明顯,但相對于平時的退保率而言,還算不上過高。”業內人士周先生告訴記者。 根據上海保監局公布的數據,上半年上海的退保率達到27.29%。退保率最高的某保險公司今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中顯示,該季度退保金額和今年前三季度的退保金額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93.49%和65.47%。 儲蓄型投資產品、房貸險高退保 其實退保一直都存在,主要原因包括投保人臨時需要資金周轉、投保人覺得受騙、客戶對于一些條款不滿意、客戶移民等。這些都屬于比較常見情況,而且經過保險公司和保險監管部門的合作,都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因此,“一般而言,造成高退保率的最大原因來自社會因素。”業內人士閆先生這樣告訴記者。具體到今年,這個社會因素就是股市和銀行利率的雙重壓力。 雖說整體遇到退保小高峰,但不同產品、不同渠道的表現也存在較大差異。 在“收益率說明一切”的中國式理財觀念下,收益型產品受到最大挑戰,其中又以銀保類產品首當其沖。 由于保監會規定,萬能險產品不能在銷售時告知預計收益率,而分紅險的收益分配又完全不透明,這與資本市場看得見的收益走勢相比,明顯缺乏吸引力。加上銀行保險產品往往采取固定收益率這種簡單的設計方法,那么許多看重投資收益的客戶必定會與其他收益類投資產品做比較。最終選擇棄保險,入股市。 另一類受到大幅影響的是財險類房貸險。由于銀行基準利率不斷提升,而且市場普遍預期未來還會有進一步調高,因此很多投保人就選擇提前還貸,并且在還貸結束后第一時間退保。“很多人覺得房貸險就是為銀行購買的,所以當還貸結束了,他們也就自然而然想到退保。”一位財險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多數財險、傳統壽險和健康險影響不大 相對于周期較長的壽險類產品而言,與家庭相關的財險相對時間短,金額小,因此退保率一直較低。 例如車險,近年來退保率一般保持在1%左右,根據車盟網統計,今年截止到10月底,上海市場中車險退保率為1.2%。造成車險等短期財險退保的主要情況包括:保單出錯、重復投保或是二手車過戶。 車盟相關人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由于車險一年一買,所以即使覺得買虧了,投保人也不會選擇退保。”由于投保時間短,所以車險與其他一些短期財險一樣,設置有退保時限,超過一定時間就不能再退保。 在壽險當中,傳統壽險、健康險和意外險保障功能明顯,因此退保情況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而預期中的利率倒掛現象也沒有給傳統壽險產品造成大規模退保潮。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產品的保障功能明確,客戶一般不會為了收益情況而放棄保障。 “退保”,這是一個牽連著保險公司和客戶兩頭的概念和程序。究竟退保時客戶可以得到的金額是怎么計算的?退保是否為解決問題唯一且最有效的辦法?退保金額遲遲不能到賬究竟是誰的過錯?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多家保險公司,請教了多位富有經驗的精算師,接下來為您一一解答。 相關報道: 歡迎訂閱《理財周報》!訂閱電話:020-87385997(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郵發代號:45-138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