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美食階層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19:50 《錢經》雜志
一哥們兒從股市大賺了一把,喜悅之下,在后海訂了一桌“厲家菜”,名曰“茍富貴無相忘”,實則“炫耀”他在股市中急流勇退的大智大勇。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走進羊房胡同11號,我們吃的是每人600塊的套餐,和10年前比爾•蓋茨的檔次一樣,連菜譜都完全一致。吃到一半,菜館老板厲善麟進來巡視,給我們介紹,說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第二次來吃“厲家菜”,就坐在這個屋子里。事實上,厲家菜館的硬件環境非常簡陋,甚至可以用“寒磣”這個詞來形容,久仰厲家菜大名的食客初次進來,往往感到沮喪——一座逼仄的小院子,幾間老式灰磚房,普通圓木桌和硬板凳,塑料壓膜的單張菜譜,絲毫看不出厲家菜館緣何位居北京頂級餐館之首!最讓客人憤怒的是無論你有多少錢、有多大的名氣,也不管你是總統還是世界首富,都不準點菜,只能在200至2000人民幣之間點檔次。 就北京而言,1985年厲家菜的出現著實轟動了一把,并不是每人每餐千八百塊錢的標準高不可攀,1985年的北京已經涌現出一大批富裕階層,況且厲家菜最初主要是做老外的生意。厲家菜給北京餐飲業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雖然不能撼動年均營業額300億元的餐飲業基石,卻逼迫人們必須認真思考——改革開放后的北京需要什么樣的美食?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是行業內部選擇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困惑,大路就是針對大眾的餐飲,小路就是針對城市財富階層。我的朋友韓少利在北京飯店當了28年廚師,現在是北京西餐業協會副會長,他曾經說過,在北京最容易從事的生意就是餐館,因為開餐館沒有投資門檻,錢多做大,錢少做小,頂不濟還可以租間門臉兒炸油條、麻團賣早點;但是,最容易倒閉的也是餐飲,每到年終歲尾,開車在北京大街小巷一路走過去,差不多有40%的餐館玻璃上貼著“低價轉讓”的紅紙單。如果詢問北京任何一家餐廳的利潤,注定得不到有價值的結果,如果詢問北京餐飲業的淘汰率,很快會得到一個悲觀數據:“即使成型的餐廳,每年也有30%的淘汰率。” 從厲家菜的拔尖兒不難看出,北京餐飲業最大特點是層次分明——街頭小店大排擋是第一層,烤鴨海鮮家常菜是第二層,譚家官府菜、厲家菜這類的私家極品菜是第三層,至于私人會所和釣魚臺國賓館里究竟吃什么,與大眾無關。餐飲的層次背后彰顯城市財富發展的不平衡,這是由于經濟高速增長造成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形成的現實,出現這種局面,說明城市經濟體制仍然不健全,沒能為每個人提供社會平等機會。沒有平等的機會,自然導致社會分配不公,然后是收入不均,兩極分化。所以,北京餐飲行業越來越細化的層次變化,反映了京城的整體經濟環境——餐飲業的發展速度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與社會階層分化緊密結合,不僅是城市經濟發展進程中新的增長點,也是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支柱。 張中行在《負喧瑣話》中回憶20世紀30、40年代北京的吃:“到北京不可不吃三烤——所謂三烤是烤鴨、烤肉加烤白薯”。現在呢,三烤還在,除了全聚德的烤鴨,其他兩烤早已難登“不可不吃”名單了,烤白薯更是難得一見,只有到北京天寒地凍的季節,才能在街邊偶遇,城市越來越大,財富越來越多,烤白薯是夢里童年一道風景漸行漸遠。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