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醒認識虧損 學會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 01:39 第一財經日報
石仁坪 如果你買的理財產品虧錢了,回過頭卻始終沒有在說明書中找到關于損失的條款。當你再去銀行咨詢時,卻發現它曾經“告訴”過你。 那么,問題出現了!當你決定購買一款理財產品時,你是否認真閱讀過產品說明書?掩藏在看似高深的專業術語下的風險提示,你看懂了嗎? “虧損”要在概率找 西南財經大學理財與信托研究中心研究員李要深表示,根據長時間的觀察,事實上很多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與預期收益率相去甚遠,某些理財產品出售時公布的預期收益率接近10%,但是實際收益率不到5%。因此投資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不要僅僅看預期收益率,更不能僅僅看預期最高收益率。 法國興業亞洲有限公司固定收益、貨幣及商品衍生產品部副總裁韓川介紹,銀行公布的預期收益率是如何得出的具體要看產品宣傳材料,有不少銀行是用歷史數據模擬測試得出的。 實際上有的理財產品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實際收益率為負,但是絕大多數的理財產品說明書上都不會看到。因此,當你購買理財產品時,無一例外幾乎都能給你帶來預期的較高回報。某銀行理財產品設計人士透露,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并不是沒有考慮到虧損的可能,但是在說明書上標注可能虧損會影響聲譽和銷量,因此風險提示往往被表述為“該產品達到預期收益率的概率是多少”。 “模糊”說法要深究 今年7月份,某銀行推出的一款產品收益率與四只境外上市公司股票的價格掛鉤,說明書中有一條款“銀行在一定的情況下會以合理的方式核定受到干擾事件影響的掛鉤股票的價格”。什么是“合理的方式”,卻沒有更清楚的說明。 李要深表示,類似模糊的、“專業的”語言在理財產品說明書中并不鮮見,很多說法連銀行的產品經理都說不清楚。“有一次我們向銀行理財經理咨詢一個有關‘分紅’的條款,一連幾個級別的經理都說不清,最后告訴我們可能只有設計產品的人才講得明白。” 即使以優質服務著稱的外資銀行,李要深認為也不可輕信。他介紹,在一次調研時,他對某款外資行的產品的表述產生疑惑,向該行咨詢,“銀行方面以說不清為由,讓我們自己去網站看公告”。 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對于說明書上的看不懂的“模糊”說法,要及時向銷售銀行咨詢。條款設計越復雜,越不可掉以輕心。 “提前終止權”須重視 投資者常在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中看到一個詞匯:“提前終止權”。 “銀行的提前終止權相當于客戶賣給銀行一個期權。”韓川說,銀行具有提前終止權的理財產品,設定的收益率一般要略高于同類無銀行提前終止權的產品,高出的部分相當于期權費,無論提前終止與否,都要支付這個收益,只不過收益通常是在到期時支付。而客戶在賣出這個期權后,承擔了再投資風險。 通常在銀行行使提前終止權的時候,投資者會遇到再投資損失,比如,一個一年期的產品,銀行有權半年后提前終止,收益率為3.2%,而目前市場上普通一年期產品收益率為3%。如果半年后銀行行使提前終止權,而客戶將提前收回的本金重新投資于半年期的產品時,市場上的半年期產品收益率可能只是2.5%了,用單利計算的話,客戶一年下來投資的收益為3.2%/2+2.5%/2=2.85%而已,反而低于投資于一個普通一年期產品3%的回報。但如果銀行沒有行使提前終止權的話,客戶一年下來投資的收益為3.2%,高于投資于一個普通一年期產品3%的回報。 也有部分產品設置了投資者的提前終止權,但是相對較少。投資者的提前終止權相當于銀行向投資者出售一個期權,但是產品利率相對就會較低,因為投資者也要支付一定的“期權費”。 李要深說,提前終止權對投資者很有意義,這關系到投資者能否根據市場狀況調整資金投向。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