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一個股市菜鳥的閑錢成長路 4年投資資產翻十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07:19 南方人物周刊
從朦朧到清晰,從無知到懂得風險與收益分析,從保守到激進,這是一個股市菜鳥打理"閑錢"的成長路 8月23日中午,深圳龍崗企業家協會的一個小飯局上。在這個"總"那個"總"的呼喝聲中,吳麗萍靜靜地喝著碗里的湯。她顯得有些拘謹。 吳麗萍不是企業家,她只是一個在深圳闖蕩的個體工商戶,從事鞋料批發業務。這樣的人在特區街頭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一抓就是一把。同樣地,在街上走,她和路人甲乙丙丁沒有多大的區別,甚至比大部分人更加樸素,更加不起眼。 但就是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幾年前對于理財"一點概念都沒有"的中年婦女,在4年前抱著"搏一搏、試試看"的心理,買了四十萬的基金,開始了自己的投資之路。 讓她始料不及的是,4年的投資讓她的資產翻了十倍。 "她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剛開始對投資理財一點概念都沒有,只是一個做小生意的普通人,靠著一小筆一小筆的投資積累起來,到現在變成了一個有些激進冒險的投資者。這也是大部分普通市民投資經歷的一個縮影。"吳麗萍的投資顧問劉碧新如是說。 1992年,都說是個春天。作為春天的發源地,深圳成了遍地黃金的代名詞,無數的年輕人帶著一夜暴富的憧憬涌進這個新興的特區。吳麗萍也裹挾在浩浩蕩蕩的淘金大軍里來到這座城市。 來到深圳后,才發現這個地方并沒有傳說中的處處春暖花開,生活也不見得有何翻天覆地的更改,甚至可以說沒有多大的改變:還是守在一個小照相館里看著每天日出又日落--吳麗萍在老家湛江的時候,也是開照相館做小生意的。 就這樣安靜地度過在異鄉生活的前三年,照相館外的世界已經換了幾遭。終于積累了一點資金,又經常聽到朋友說做鞋料的生意很賺錢,吳麗萍終于決定結束在小照相館里消磨時光的日子,開始做鞋料的批發業務。 1995年的時候,做鞋料生意的人還不多,基本上有投入就能有回報。不到兩年的時間,手里開始有了一點余錢,吳麗萍又思量著,這筆錢拿來做什么事情呢。 還是朋友的建議:炒股吧。1997年,正值中國股市第二次牛市的最牛時期,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指數上漲了1.09倍。覺得有機可乘,吳麗萍便把自己做生意賺來的十幾萬元投到股市上。 一入市才知道股市這趟水有多深。1997年5月12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率由3‰提高到5‰,當天形成大牛市的頂峰,此后股指便一下跌了500點,跌幅達到30%多。一入市就被套牢,讓當時的股市菜鳥吳麗萍有些手足無措了。再想想,暫時也不會需要這筆錢,現在拋了只能是血本無歸,不如干脆做長線算了。于是,本來打算做短線的她被迫放長線了。 這個長線一放就是十年。一直到今年年初,她才把十年前買來的股票拋了。到底還是賺了一筆。 至于樓市,在上個世紀末的珠三角,還是風平浪靜,普通人都很難料到,不用十年時間,樓市已經是一日千里了。1999年,吳麗萍在廣州黃埔買了一套房子,兩年后賣出去的時候,也只是賺了幾萬元。 那個時候,對于一個整天忙于鞋料批發的小生意人來說,理財、投資都是陌生而遙遠的詞眼,雖然在朦朧中,她已經有了如何處置手里的"閑錢"的思考了。 2002年,吳麗萍打算在龍崗買房,便一次性付清當時均價為2600元/平方米的房子,如今這里已經是8000元的均價了。2003年,又想在羅湖買房,這次買房讓她認識了當時的理財經理劉碧新。 "當時她只懂得把錢放在銀行,賺取一點微薄的利息。每次到銀行都是一筆幾千塊地存錢。后來她開始做投資時要算賬,我幫她弄了一天,清算幾十筆幾千塊的存款,工作極為瑣碎。"劉碧新回憶。 兩個人認識不久,關系就變得很好。這時候,劉碧新開始建議吳麗萍做一些投資。"放在銀行里收益太少了,拿出來做投資只要能保本都比放著好。"依然是聽從別人的建議,吳麗萍開始心動了。 第一筆投資是花幾十萬買進南方避險基金,半年后拋出時,已經能保本了。 接下來,吳麗萍的投資領域開始擴散,從基金到保險、匯理財、信托,這些項目的一個共通點是收益不快、但風險也比較低。也印證了劉碧新的評價:"她當時就是典型的保守型客戶。" 風險低也并不意味著沒風險,特別是在熊市大環境中,炒基金的風險還是不小的。 2004年,"國九條"只"落"而沒有"實",干打雷不下雨,讓市場期待了一年,也失望了一年。很多人在風雨飄搖的熊市里變得焦灼。有一段時間,吳麗萍也覺得手中的一些基金希望不大了,想過拋掉算了,在劉碧新的勸說下才堅持下去。 最后還是挺過來了,而且,她還創造了一個小奇跡:在幾年的熊市里,她的基金卻一直都是只賺不虧,雖然那時候的收益只有百分之十幾。 吳麗萍是劉碧新的忠實客戶,以前對她基本是言聽計從。2005年,劉碧新跳槽到浦發銀行,吳麗萍便跟著把自己的資金和理財投資轉移到浦發銀行。 但慢慢的,劉碧新卻發現吳不再像以前那么保守了。 "經過熊市的人,一般在牛市里都還相對謹慎些,因為他們對風險有更切身的體會。"但吳麗萍卻和很多經歷熊市的人不一樣,"她變得越來越激進了,現在有時候還不聽我的分析,見到什么新基金就想買。或許是因為她投資以來從沒有虧過吧。"劉碧新的話有些許無奈、些許擔憂。 吳麗萍卻一點都不擔心。隨著投資的收益越來越大,她的精力也更多地放在這方面,原來的鞋料生意雖然還做,但看上去更像是副業了,因為"現在的收入里投資賺的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現在很多外籍人士包括香港人到深圳來炒樓,他們主要炒的是商鋪。本地人炒樓更多的是住房。房地產市場異常火爆。股市也如此。"但是,最近一直被劉碧新說"過于冒進"的吳麗萍還是有些小心翼翼的,"深圳現在很多人炒股和炒房,我覺得股市的風險太大了,房地產就更大了。" 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目前她也還沒到能在房地產市場一擲千金的地步。 現在,她慢慢地減少其他項目的投資,把錢都轉到基金上來,在基金上的投入占據她投資總額的一半。保險是另一個大項目,占據她投資總額的30%。"投資型保險雖然收益較慢,也不多,但基本上沒什么風險。" 幾天前,吳麗萍又花了幾十萬吃進一個基金。買完后才慢悠悠地給以前自己言聽計從的劉碧新打電話:"我又買了一個基金啦。" 劉碧新有些著急:"我還沒對這個基金的風險做過詳細的分析,你這樣是很冒險的。" "沒事。"經過幾年的學習,吳麗萍已經開始對投資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開始會自己分析現在各種市場的風險,特別是讓她獲益最大的基金項目。 "那個基金這幾天已經漲啦。現在買基金我一般是半年內拋出,都能有60%的收益。"她有些得意地跟記者說。 "我看好國家現在的經濟發展。不是已經突破5000點了嗎?聽人家說還要突破5500點呢。至少在08年奧運會之前,我覺得都會漲下去的。" "奧運之后呢?" "到時再看看唄。" (應受訪者要求,吳麗萍為化名) 吳女士是個典型的生意人,哪里有賺錢機會,哪里就會有她的身影,這是許多生意人成功的特質,也正是這樣的特質使他們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中把握一次又一次的投資機會,賺到第一桶、第二桶甚至是第三桶金。 從投機到投資,這是財富積累的飛躍階段,在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過程后,很多人都會面臨"投資瓶頸",就是發現財富的積累速度在減慢,逐漸開始對風險有了感覺,怕失去已有的東西。這時候,需要沉下心來認真總結一下過往每次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重新梳理下一步的投資策略,逐漸形成相對穩定的投資理念才能讓財富繼續穩步增長,在保值的基礎上實現升值。(鄭廷鑫) 相關報道: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