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基金很熱 理財師很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00:59 中國經濟周刊

  新基金上市第一天就募集900億;今年一季度基金新增開戶數高達374.4萬……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北京報道

  億萬中國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一路高歌猛進的證券市場,更有如火捻子一般,引爆了中國老百姓對理財的空前熱情。

  理財,正在從昔日的“富人游戲”,演變為今日的“大眾需求”,一個充滿活力且潛力巨大的中國理財市場正在形成。

  然而,懷有飽滿熱情的老百姓卻普遍缺乏基本的理財知識和正確的理財認識;我國目前也沒有一支充足的、成熟的理財師隊伍與龐大的理財市場和理財需求相匹配。

  于是,瘋狂爆發了,困惑產生了……

  新基金一天賣出900億!

  “我一進來,嚇我一跳,前面居然排了100多人,平時最多二三十人。”4月10日中午,招商銀行中關村支行的營業廳內,一位韓先生對《中國經濟周刊》說,“好像都是來買基金的。”

  記者發現十幾個人已經將咨詢臺團團包圍,很多客戶手中拿著大小不一外觀各異的包,可以看出那是現金。“現在老百姓真是有錢了。”韓先生感慨。

  這次被“瘋搶”的是4月10日開始申購的“上投摩根內需動力基金”。一天之內,該基金的募集金額就已接近900億元,創下了募集時間最短、認購金額最多的天量紀錄。但由于該基金采取的是限量發行100億限額比例配售機制,也就是說,最后的獲配比例將是9:1。目前該基金已經正式公告提前結束發行。

  900億,這是個令人咋舌的數字。去年12月“嘉實策略增長基金”在創下419億份的首日認購最高記錄時,媒體已經開始以接近崩潰的語氣大嘆市場的瘋狂和基民的狂熱。而面對四個月之后的這900億,“我不知道該說什么。”一位再次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的專家真誠地、無奈地說,“我也不想說了,因為說了也沒人會聽。”

  還有兩個同樣令人震驚的數字—500萬和1000億。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統計數據,2007年一季度A股新增開戶數高達500萬戶,已經超過了2006年全年308.35萬的新增開戶數,目前每日新增A股開戶數均在10萬戶以上。另外,一季度基金新增開戶數也高達374.4萬。

  與此相伴的是,一季度A股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額均放出天量:同樣來自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A股總成交量高達9180.5億股,總成交金額為75600億元,接近2006年全年的92500億元;日均成交金額1303億元,目前滬深兩市每日成交量仍基本穩定在1000億以上。

  “老百姓理財熱情高漲的主要原因還是現在老百姓手中有錢了,理財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強烈。”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理財規劃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彥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火爆的股市行情正好喚起了很多人平時沒有意識到的理財熱情,于是產生了這種爆炸式的效果。”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759元,同比增長1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4%;截至2006年底,我國國內居民儲蓄額已達到15168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0544億元。

  但劉彥斌對目前很多老百姓盲目投資股票、基金的行為十分擔憂,“股票、基金等投資活動是理財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很多人把所有的錢,甚至抵押了房子去炒股票;許多老年人把養老的錢都拿出來買基金,這都是非常錯誤的。”

  理財師咋成了推銷員

  大幅提升的百姓收入和龐大的儲蓄存量勢必會導致個人理財熱情的旺盛,但是,隨著股票、債券、基金、期貨、黃金等各種投資渠道的拓展,投資的專業性和復雜性開始顯現。一個巨大而潛力無窮的理財市場,也由此催生。

  “老百姓不一定有這些方面的專業知識,也不一定有時間,所以他們需要專業的人士提供幫助和服務。”劉彥斌認為,老百姓的理財需求引發了理財師的產生和短缺。劉彥斌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職業理財師之一。

  據某專業理財網站進行的調查顯示:有78%的人對理財服務有需求,50%以上的人愿意為理財服務支付費用。國家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公布的調查結果也表明,全國約70%的居民希望在自己的金融消費中有個好的理財顧問。而麥肯錫公司去年發布的一項調查則認為:中國理財規劃業務的利潤高達320億美元。

  在各方力量的推動下,理財規劃師迅速“躥紅”,各種認證受到追捧。

  但是,現有的“理財專家”、“理財師”不僅數量缺口嚴重,而且人員素質也良莠不齊,很難滿足市場的需要。一些金融機構存在“只講收益,不提風險”的誤區,不利于理財市場長期發展,也埋下很多不穩定因素。

  韓先生向記者講述了他的一段經歷:前兩天韓先生在修車的時候,遇到一個銀行的理財顧問,向他推薦‘理財產品’。“他說是一定賺錢,我不相信,哪有一定賺錢的東西?!我總覺得他像賣保險的。”韓先生說。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就曾提醒:“一定不要把金融理財師,變為本身公司產品的推銷員。”

  “這個問題確實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消除。”劉彥斌認為,市場爆發使得理財師規模在短時期內急劇壯大,必須會導致良莠不齊,但隨著金融產品的增多和理財服務的深化,這種現象會逐步得到解決。

  “現在市場給了理財師一個機會,也要給他們一些時間。”劉彥斌說,“十年前剛剛有律師的時候,大家對律師也不信任,但隨著律師隊伍的壯大,他們的社會公信力在不斷加強。”

  另外,在美國,70%的理財師都是40多歲的人,因為經驗和閱歷對于理財師來說非常重要。而在我國,由于理財行業剛起步,理財師也只是2003年—2004年才出現的新職業,大部分理財師都沒有太多的經驗。

  更有甚者,在“理財師”、“理財顧問”、“理財專家”種種頭銜讓人眼花繚亂之際,很多地方開始出現了打著理財顧問公司名義詐騙的行為,比如全國正在打擊以出售赴國外上市公司原始股的案件。

  理財是不是就是發財

  “這些人被騙,除了人性的弱點、貪婪之外,就是無知。”劉彥斌說,“如果他們懂一些股票知識,就不會輕易相信騙子的話。”

  “我們正在倡導老百姓多數人要做自助理財,自己把握自己的財富和命運。即使你再去找理財師的時候,也要能夠分辨出理財師的建議是不是對,是不是適合自己。理財知識是學習的,老百姓應該具備判斷理財師水平的基本能力,這樣才不會被欺騙。”

  那么,當熱情照進迷茫,對于韓先生這樣的“理財盲”來說,究竟什么才是理財呢?

  “很多人現在認為理財就是錢生錢是不對的,這是個誤解。理財是一個長期的行為,是為了家庭財務上的平穩,絕對不是為了發財。”劉彥斌說。

  劉彥斌認為:理財是一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而管理自己財富資源的一個過程,是一個一生的過程。“說俗了,就是賺錢、管錢和花錢。我常用這樣一個比喻:收入像一條河,財富是個水庫,花出去的錢就是流出去的水,剩下的才是你的財。”

  對于一般百姓的理財,劉彥斌支了最基本的幾招。從大的原則上來講,要把“水庫”里水分成三份:第一份是“應急錢”,要留6-12個月應急費用,以應付突然失業和家人生病。“這部分錢只能存在銀行里,或者買貨幣市場基金,是絕對不能炒股票的。”

  第二份是“保命錢”,就是要留三到五年的生活費,年輕人可以少一點,“這部分錢可以買國債、存定期存款或者買養老保險,也不能買股票。”

  第三份是“閑錢”,也就是說五到十年都不會用的錢,“這部分錢才可以用來炒股票和購買基金”。

  另外作投資的時候要從長遠考慮,比如購買基金,最好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分批地買。如果計劃用10萬元買基金,按照每半年2.5萬,分四次購買。“不要10萬塊錢一下子都進去,萬一市場跌了損失就大了。”

    相關新聞

    我省首家基金理財工作室問世

    理財專家:新基金搶不到可關注老基金

    新浪理財工作室日報第一期:買基金省錢招數

    更多精彩盡在新浪理財頻道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2,3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