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擦亮眼睛別落入理財陷阱 片面追求高收益易受騙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03:07 深圳特區報
片面追求高收益率的心態容易讓人上當受騙 擦亮眼睛別落入理財陷阱 編者按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手握閑錢的市民,自然想著“借錢生錢”的好事。眼下社會上理財路子很多,然而如果心存貪念,總想一夜暴富,天上掉下來的就不會是餡餅而是陷阱。本報記者為此特地列舉了幾個理財陷阱,采訪了部分受騙者,并請專家為您提供防范這些陷阱的方法。 理財產品宣傳夸大 現象: 走進各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總會看到花花綠綠的宣傳材料,其中個人理財產品占據了很大比例。在記者收集的20余款不同銀行的各種理財項目的廣告宣傳單中,隨處可見“本基金的預期收益穩定”、“本產品的累計凈值在全行業中穩居冠軍”等宣傳語,這些個人理財產品較儲蓄高不少的預期收益也吸引著眾多的市民。然而這些個人理財產品真如宣傳的那么“穩”嗎?實際上,銀行對個人理財產品風險揭示的刻意回避,很容易混淆客戶對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的判斷。 個案: 市民李先生去年在某銀行購買了8萬美金的外匯理財項目,銀行在廣告上聲稱“交由銀行專業人士打理,就能定期獲得更高穩定收益”。但時過境遷,劉先生非但沒有獲得穩定收益,并且連本金都有損失的可能。幾經交涉后,銀行給出的解釋是,由于海外市場的資金波動,劉先生的收益受到影響。而當初合同上寫明,“交易屬于投資型的理財產品”,既然是投資,就會有風險。 專家提醒: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一些銀行進行產品宣傳時,往往只注重“預期收益率達到多少多少”的宣傳,但對于產品中暗藏的風險卻一言帶過。因此大家一定要在購買產品前擦亮自己的眼睛。 地下炒匯風險堪憂 現象: 一些從事網上外匯交易的境外機構聲稱,投資者只要和其簽訂委托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一定比例的交易保證金,按照“1:100”甚或“1:200”的杠桿便可買賣十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以日元為例,一天最大的波動可有1%以上,如果判斷對外匯波動的方向,盈利部分可以達到投入交易資金的2倍。被這些不受法律保護的境外外匯交易網騙的人很多。 個案: 萬小姐在網上認識了一位周姓男子,對方據稱是有外資背景的某投資咨詢公司的交易員,并把自己從事的網上外匯交易吹得天花亂墜。萬小姐與周某見面后,到周的公司進行了解,見到幾位“客戶”都表示周的外匯交易操盤讓他們賺了不少錢。 萬小姐被慫恿著用人民幣開戶后僅3天,周某就告訴她已經賺了1000美元。當時她還興奮了好一陣子。但不多久周某聲稱看錯走勢,導致兩手單子始終無法解套,平均每天都虧損上百美元。賬面上的余額日漸減少,愈發著急的萬小姐再仔細看對賬單,發現每手交易不管是贏是虧,交易商都從中收取50美元的傭金。3個月中,僅傭金的支出就高達1000多美元。而且,由于存在賣空操作,每天萬小姐還得支出9美元左右的利息。4個多月時間,萬小姐炒匯的錢被“炒”得一分不剩。 專家提醒: 地下外匯保證金交易機構在從事相關操作時,常常為客戶埋下重重陷阱。從合同的簽署,到交易員的資質,再到莫名支出的傭金、利息等,客戶百密一疏就會上當。更有甚者,部分機構甚至壓根就不做任何操作,而只是提供虛假的對賬單,目的只是將客戶的錢揣進他們自己的腰包。如果交易商鼓吹“人民幣炒匯”,客戶就更要當心,因為這極有可能違反我國的現行法律。 “地下保單”難保平安 現象: 保險理財成為眼下較熱門的理財方式,然而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仍存在較多的“地下保單”理財陷阱。 記者獲悉,一直以來,由于國內保險公司不能提供客戶所需的外幣給付長期性壽險產品,導致“地下保單”在內地特別是沿海地區長期存在。由于“地下保單”在國內不受法律保護,因此具有極大的風險,一旦發生糾紛,投保人要到港澳地區索賠或者起訴保險業務員,將會十分困難。此外,還有一些“地下保單”根本就是偽造的假保單,保險業務員有可能利用境內外保單的差別,為投保人設置陷阱。 個案: 不少中了“地下保單”陷阱的市民不僅對境外保險知識缺乏,甚至對保險本身也不甚了解。黃先生是深圳開發后第一批“富起來”的人,地產生意讓他在上世紀90年代即開上了寶馬轎車。1998年,黃先生通過自己的好朋友、做建材生意的林老板認識了來自香港的保險代理人張某。在她的游說之下,黃先生決定買林老板一個人情,在深圳簽署了一份香港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年繳保費約1.4萬美元,合同約定8年繳清,從55周歲時開始返還。 黃先生當時甚至不知道保險是何物,以為只須繳費一年即可,“權當是請林老板喝茶了”。隨后他才發現,這份保單不但要每年繳費,還令他遭遇不少麻煩。 “2003年,保險公司突然通知我,代理人張某已經‘消失’了,此前兩年代收的保費也沒有交給公司,因此我的這份保單將失效。圈子里通過張某買了保險的不少投保人也都收到了這樣的通知,被她卷走的保費一共價值400多萬元人民幣!秉S先生說。經歷此事后的黃先生決定退保,經過多次去香港,終于拿回部分投資款。 專家提醒: 黃先生的經歷是“地下保單”客戶中經常遇到的典型經歷:購買之初即有一定的誤導成分,還時常發生卷走保費的行為,另外由于種種原因(包括代理人欺詐),“地下保單”的理賠往往有不少波折。 即使是內地保險理財,也會出現陷阱的可能。許多保險公司為了擴大業務,在產品宣傳上可以說煞費苦心。其實,有些宣傳內容明顯帶有誤導性,保險產品的分紅主要依賴保險公司經營業績,股市、債市等投資形勢不好,保險資金的收益率就降低,最后就導致保險公司能夠給付的收益少之又少。這樣,投資者的現金回報很可能低于銀行儲蓄。另外,保險公司業務員常常以“投保自愿,退保自由”來吸引投資者,但對中途退保使投資者造成的大額損失卻只字不提。 委托理財空頭承諾 現象: 個人理財對投資領域缺乏專業知識,委托給他人是否更省事些?殊不知就在親朋好友、廣告宣傳、機構推薦中,委托理財也頻現陷阱,盡管他們的保本承諾和盈利承諾在最初的宣傳中特別讓人動心。 一些“野雞”委托理財公司的宣傳途徑主要是手機短信、小廣告等,他們給出的承諾首先是“保本”,畢竟投資者的第一個心態是保證資金安全,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尋求資金的增值。在“保本”的基礎上,不法委托理財公司的盈利“能力”被吹得天花亂墜,其承諾的資金年收益率從百分之十幾、幾十甚至幾百,沒有不敢報的數字。盈利能力的浮夸程度,可能恰恰是陷阱深淺的程度。 個案: 文小姐是市內一大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工作十幾年下來積蓄頗豐,但因工作緊張,自己無暇打理資產,將大量資金放在銀行里吃那點薄利又不心甘,因此便根據委托理財廣告考察了幾家咨詢公司,最后一家咨詢公司以12%的高回報率、精英人才管理等口號打動了她,她將自己的近百萬元資金委托給該公司進行理財。雙方也為此簽訂委托理財合同。委托理財后文小姐一直跟蹤該公司的經營情況,然而各種跡象顯示,對方不但未能帶來所承諾的收益,投資反而出現了不小的虧損。 專家提醒: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在委托理財關系中,證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單方面承諾最低收益是無效也是不允許的。 如何防范 理財風險 理財不易,要防范借理財名義頻頻出現的陷阱更不易,有業內人士對市民容易出現的追求高收益率、投資單一、風險意識不足等不健康理財心態提出建議。 一、理財要區分理性目標與非理性目標,根據銀行利率、資金通脹等因素估計出可能的資金收益率,并以此為理財目標,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收益率顯然是非理性的。 二、區分必須實現的和希望實現的,必須實現的是基本保障,但希望實現的不能偏離投資領域的普遍收益率。 三、將目標量化,明確最終要達到的財務目標,可以一定期限的時段進行追蹤考察,以及時發現其中的理財陷阱。 四、改善總體的財務狀況,把理財收入與日常收入區分開來,不要把精力完全放在現有財產的打理上。 五、短長兼顧,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目標要分層次,短、中、長期的理財產品都有才算合理。 六、目標要逐一實現,分清主次,梯次實現。比如個人購房購車、父母養老、孩子教育、自己養老等階段性消費目標只能逐步實現。 七、預留備用金,以防范自己或家人可能面臨的突發事件。 八、永遠不作自己不懂的投資,不了解就意味著要面臨風險,而且風險的大小與不了解的程度成正比。 九、匹配產生效益,投入與收入相匹配,計劃與家庭情況相匹配。 十、保持靈活性,任何一項理財產品不是一勞永逸可以獲利的,個人理財需要保持靈活性,適當調整財務結構可以規避單一選擇帶來的風險。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