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QDII第一蟹:投資者謹慎預熱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2:45 第一財經日報
編者按 投資者已經能夠買到正式的QDII產品了。7月31日,工行推出的首款QDII產品正式發售。中國銀行的首款QDII也已于7月28日開始募集,8月10日才開始正式認購。投資者手中的人民幣,可以到境外去投資了。不過,從工行首款產品的銷售情況來看,投資者對QDII還比較陌生,畢竟還是有些“人生地不熟”。當然,這只是QDII的起步。目前已經有6家銀行獲得QDII資格,審批額度達到83億美元,而券商、保險、基金QDII正在厲兵秣馬。對首款QDII產品的關注和解析、對其他機構QDII產品的展望,至少可以讓我們與QDII不僅僅混個臉熟,而盡量做到知己知彼。 本報記者 蔡臻欣 發自上海 “應該說是銷售勢頭逐漸趨好吧。”上周五工行上海分行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透露,“7月31日推出的首期代客境外理財產品僅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蘇、廣東六省市面向個人客戶發售,截至8月3日發售額近2億元人民幣。總體來說每日認購金額是持續遞增的,因此說增長勢頭不錯。” 工行的統計結果表明,產品發售的頭兩天在上海的銷售狀況并不理想,北京分行成交業務約3000萬元,而上海分行則不到1000萬元,“對于‘第一只螃蟹’大家似乎都更傾向于觀望,而且像上海這樣理財意識相對成熟的地區反而觀望氣氛更加濃厚。我感覺對QDII而言,投資者從認識到認可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同時工行在營銷該產品時,為了控制將來的到期風險而將三四十歲左右的成熟投資者作為主導客戶群,這種對于客戶范圍的界定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銷售量。”上海分行的一位人士認為。 而某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部人士甚至干脆地對記者表示:“不了解QDII,我也暫不準備參與。我們行目前也暫時沒有推出這方面產品的動向。” 理財專家:投資范圍過窄 工行首次推出的產品是固定期限結構性理財產品,投資范圍主要是評級AA以上境外的結構性票據及貨幣市場。“‘第一期歐元兌美元匯率掛鉤產品A款’代客境外理財計劃的產品投資方向為盧森堡國際銀行發行的境外結構性票據。我行QDII投資的結構性票據,是一種結合固定收益產品及衍生性金融產品的投資工具,簡而言之就是普通票據加結構,附加結構的目的是提高收益率。目前國際市場上,半年期普通債券的收益率為5%右。由于風險與價值對等,額外增加2%收益須承擔一定的風險,即體現在結構上。”工行人士解釋。 而中行首推的產品,其美元投資范圍包括:政府、政府機構、國際金融組織、半政府機構債券及商業票據;美國政府資助機構債券及貼現票;商業銀行債券、存單及商業票據;公司債券及商業票據;資產抵押證券及資產抵押商業票據;資產支持債券;按揭抵押證券;銀行存款;可進行債券回購及出租。從持有期限看,多個品種的剩余期限不超過5.2年。該產品將采取準基金的運作模式,開放申購與贖回,收益約為3個月的央票利率。 “我們將保留不超過10%資金應對日常贖回需要,其他資金均轉換為美元進行投資。”中行相關人士表示。根據中行上海市分行透露的信息,目前與中行聯系有意向認購該行QDII產品的機構客戶在10家左右,意向認購金額接近10億元人民幣。 “我們看到,目前這些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多是以國債和信用較高的企業債券或者票據為主,這就決定了境外代客理財產品的風險相對較低,但收益相對也較低,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有限。”一位外匯理財專家表示,主要原因是根據銀監會的規定,商業銀行開展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時,應投資于包括具有固定收益性質的債券、票據等,還不能投資股票及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 “但我相信未來一旦放開能投資股票及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的話,那么代客境外理財業務馬上就會火爆起來,但風險也會成倍飆升。這在目前境內的金融環境下還無法實現。”他說。 投資者:門檻過高 該理財專家認為,QDII推出伊始,投資者心態普遍謹慎,對獲取高收益率感到不確定,這種心態是很正常的。“畢竟我們商業銀行的境外理財水平究竟如何,沒有任何歷史表現和數據可以參照。” 一位理財產品投資者告訴記者,工行和中行的首款產品起點認購金額為5萬元人民幣,“這個門檻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也是比較高的,等于在半年內鎖定投資者一大筆資金的流動性。同時這次銀行發售的代客境外理財產品以人民幣報價,銀行需要換成美元,以美元投資,理財期結束后銀行再將美元換成人民幣付給投資者,這兩次來回換匯對收益的影響肯定使投資者心存疑慮。我希望未來的產品門檻可以適度放低,而且在資金流動性如贖回等方面的設定再靈活一些。同時希望未來銀行在相關的產品設計和創新、避險機制設立和銷售技巧上都更上一層樓。” 工行上海分行辦公室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首期產品發售將于8月9日結束。此后該行將陸續推出各種類型的境外理財計劃,以滿足投資者的不同需求。“我行第二期境外理財將于8月份推出,同時面向機構客戶和個人客戶發售。” 首批獲準開辦代客境外理財項目的6家銀行中,除匯豐銀行尚未獲批購匯額度外,5家銀行的購匯額度已達到83億美元,超過QFII的72.45億美元投資額度。據記者了解,本周初交行的首款QDII理財產品就將上市了,而東亞銀行的產品也將很快上市。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