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富背后的尷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 05:40
深圳商報
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住戶調查處處長王有捐曾向媒體表示,“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深圳人一直掙得最多。”深圳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超過10年位列全國第一。因而有媒體為深圳人戴上了“全國首富”的高帽。
錢掙得多當然讓人高興,不過,還得分析花錢的一面,才能客觀理解一個人的生活處境。深圳新聞網上有一條跨時長達兩年的跟帖——《普通上班族一個月在深圳的消費明細表》,盡訴深圳人在支出上的甜酸苦辣。帖子首發于2004年5月26日,到今年7月28日,仍有網友接龍,跟帖數量達到242人次。從參與者透露的月收入來看,有一兩千元的低薪族,也有過萬的高級白領,涵蓋人群十分廣泛。整個帖子的色彩比較“灰”,那就是大家都感覺“錢不夠用”。當然,人的物質欲望和收入成正比,深圳人感覺“手緊”不奇怪,但是,也不能忽略人口特點、客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深圳政府在線對深圳人口結構的描述是:深圳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15~59歲勞動適齡人口占88.41%。從這兩個數字可以推斷,30歲左右的人占相當數量。在理財專家們的眼里,一個人一生的收入水平是一條拱形向上的拋物線,峰頂就在此類人群中出現。也就是說,眼下的深圳人大部分正是掙錢能力和精力的最佳狀態,正處在積累財富的“黃金期”,但是,這一時期也是個人支出最高點,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還要贍養老人,許多人還是接濟內地親友的“主力軍”。身處移民城市,深圳人的開支中也有自身特點。比如,住房開支(或買或租)是必不可少的大項,父母不在身邊,在經濟不寬裕時很難有暫時與父母同住的周旋余地。此外,相對頻繁的探親或者接待費用也讓深圳人增加許多開銷。
深圳較強的經濟發展勢頭和較快的市場化步伐提供了高收入的可能,同時也意味著相對高昂的生活成本。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管理機構——美世人力資源咨詢公司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04年中國內地生活成本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深圳。2005年深圳市統計公報也表明,深圳人均消費性支出達到15911.88元。
王有捐還分析,深圳在全國率先啟動福利貨幣化制度改革,比如:住房改革、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等,這些福利待遇以貨幣的形式增加了深圳收入水平。這也間接表明,深圳人不再有內地許多城市居民享有的“隱形收入”,生活中處處都要“花自己的錢”。如深圳的住房市場化起步較早,買商品房就要花掉他們相當數量的收入。深圳人還有一些看上去“奢侈”其實是必然的消費,如通訊、電腦、在職教育的支出等,有的是出于工作需要,有的則是為了跟上職業發展節拍。
因此深圳人的收支特點是“高進高出”,再加上年齡相對集中的人口特點,這也使一個新課題浮現出來:怎樣讓深圳人安享晚年?作為個人,應當為未來有所籌劃;作為城市管理者,則是構建更良性的社會保障體系。
盡管大部分深圳人都為金錢煩惱,但相信應該是“痛并快樂著”。因為深圳為人們提供了致富平臺,這座不設防的城市,接納每一位有夢想、肯付出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