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正文
 

銀聯與國際卡公司搶市場 雙幣卡難逃叫停命運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7日 10:33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孫杰報道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銀聯關于跨行查詢收費的決定,已經讓眾多的持卡人不滿。如今其余波未了,銀行雙幣卡又因銀聯向央行和銀監會上書而面臨被“叫停”的噩運。如果一旦成為事實,那么眾多持雙幣卡的市民不但要面臨出境消費的不便、重新辦卡的繁瑣,還要和跨行查詢收費一樣,給銀聯的新規定埋單,承擔換卡的成本費。

  利益之爭:

  銀聯上書叫停雙幣卡

  記者獲悉,從今年6月份開始,中國銀聯開始向央行和

銀監會呼吁確定人民幣卡的行業標準,叫停雙幣卡,恢復到全部只發行單幣卡或者外幣卡。近期,央行和銀監會迅速召集了包括各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中國銀聯和其他有關人士在內的內部會議,以征求各方面意見。

  那么,銀聯為什么在剛剛規定了跨行查詢收費后,又開始將矛頭指向關系到2000萬持卡人的“雙幣卡”?

  中國銀聯首席研究員林采宜表示,由于我國尚未對外開放人民幣業務,國際卡品牌推廣只能限于外幣卡,使雙幣卡成為我國

銀行卡市場的特有現象。從理論上講,人民幣銀聯卡、外幣VISA卡或MAS-TER 卡應該是各自獨立的銀行卡。銀聯“叫停”雙幣卡,實際上叫停的是國際卡公司的不規范競爭行為,及其潛在的市場壟斷傾向。

  一位銀行業內部高層人士告訴記者,雙幣卡之爭實際上就是銀聯與來自海外的VISA和MAS-TER 等國際組織的“利益之爭”。銀聯要求其制定的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發行單一的人民幣卡,這樣就不會被VISA和MASTER 等國際組織搶占市場份額,從而在今后系統收費方面占有主動權。

  商業銀行:

  銀聯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

  據了解,目前,雙幣卡在我國信用卡市場中占據了絕對主流地位,發行量已經達到2000萬張,部分商業銀行發行的雙幣卡占到其信用卡總量的90%以上。那么,如果叫停雙幣卡,銀行是否會遭受損失?這筆損失將由誰承擔?

  某商業銀行內部高層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銀聯在本次事件中,既扮演了運動員的角色,同時又是裁判員的身份。因為VISA和MASTER 等國際卡組織在中國發行一張卡,給銀行的補貼是100-150元,而銀聯表示是不會給銀行這筆補貼的。那么,如果雙幣卡真的被叫停,銀行就要承擔至少兩倍的成本,包括上千萬張卡的郵寄成本以及一卡變兩卡的成本等,所以,銀行是不贊成銀聯的做法的。

  “其實,國際卡組織用其全球資源支持中國卡的發展,如果沒有國際卡組織對銀行的補貼,中國的卡市場絕對不可能只用六七年時間就發展到現在的水平。”該人士表示,“所以,銀聯不應該用這種方式設限國際卡組織,以達到其壟斷的目的。”

  持卡人:

  要為雙幣卡叫停“埋單”

  如果雙幣卡被叫停,那么,是否會對持卡人產生影響?

  中國銀聯表示:叫停雙幣卡不會影響百姓生活。銀聯的理由是作為銀聯人民幣卡的補充,單幣種國際卡能夠實現全球通用。對于具有大量出國刷卡需求的人士來說,可以申請一張單幣種國際卡,實現境外銀聯受理未開通地區的刷卡消費。

  但是,既然銀聯不會像國際卡組織那樣給銀行補貼,那么對于銀行來說,幾千萬張卡的更換成本是巨大的,這筆錢是不是還得由持卡人交納?

  “銀行肯定不會全部承擔這部分費用,最后還得像跨行查詢收費那樣,當初銀聯也說不會影響到百姓,但最后不還是由老百姓埋單嗎?”上述銀行內部人士如是說,“我們建議由清華或北大的教授,以第三方的身份來充分研究一下是否應該叫停雙幣卡,讓各方利益都得到保證。”

  新聞背景

  細心的持卡人可能會發現,我們手中的銀行卡由于加入的組織不同,開頭的號碼也有所不同,而這個差別正是各大銀行卡聯網組織所爭奪的要地。據記者了解,根據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規定,以4、5和6開頭的BIN號中,“4”字頭的BIN號被VISA買斷,“5”字頭的已大部分由萬事達購買,美國運通則多以“3”作為開頭。2002年,中國銀聯向國際標準化組織申請了在國內和國外通行的國際標準“6”字頭銀行標識代碼。另外,根據ISO的規定,“9”字頭的BIN號是作為國內卡的BIN號,由各國自主決定分配方式。因此,如果您持有的是國內銀行發行的借記卡,則多以“6”和“9”開頭,國際貸記卡則多以“3”、“4”、“5”作為開頭。

  據了解,以“6”開頭的銀聯標準卡在國內的推行并不順利。目前,全國范圍內2000多萬張信用卡中,銀聯標準卡市場份額不足40萬張。從所有銀行卡的總數來看,國內銀行卡的總數達到了9億張,而銀聯標準卡發卡量僅達到了1億余張。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