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春艷
IPO重啟第一單,中工國際上市首日一度漲幅575.68。這顯示,打新股依然是目前投資市場上不可多得的暴利途徑。由此,以“打新股”為賣點的銀行理財產品、信托、基金產品等接連推出。由于IPO重啟后打新股需要現(xiàn)金申購,個人投資者的中簽率極小,新股套利基本上都是機構投資者的“游戲”。正因為機構投資者打新股有優(yōu)勢,相關理財產品爭相出
籠。如中信銀行發(fā)售的人民幣理財雙季計劃,投資期限約6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在3-6%左右;國聯(lián)信托、中泰信托等也先后推出打新股信托產品。打新股的理財產品屬浮動收益,賺多賺少還要看打新股的成果。但比起其它浮動收益產品,安全性高了許多,不至于打新股打出本金虧損的結果。上月發(fā)行的兩年期信托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4.46,“中國結”年收益可能超過5。打新股產品還有基金,正在發(fā)售的中信穩(wěn)定雙利基金是國內首只新股基金。該基金持有的新股將保持在總資本20以內,6個月基金建倉期內,所有資金都將用于打新股。其他新老股票型基金,雖也能獲得打新股收益,但更多受二級市場投資盈虧影響。理財專家認為,選擇打新股產品須考慮三點:一是股市牛熊。牛市新股發(fā)行多,新股上市的套利空間也大,熊市則相反;二是投資期限。當前股市處于牛市上升階段,但牛熊也可能在若干月后更迭,投資期限若橫跨牛市與熊市,很可能總體收益率不及牛市階段;三是打新股的資金占比。同樣在牛市中打新股,占比越高的產品收益也可能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