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第三類人群“面相”
——“工資不錯,但工作太累,不如休養生息一段時間”
“我是學平面設計的,大學畢業后在一家規模和效益都不錯的local(本土)廣告公司工作,工資也不錯的。但是因為幾乎每天都要加班,春節前更是累得要死。所以做了一年半后
,我就辭職不干了!睅е桓苯鸾z邊眼鏡的王佳躍顯得相當文質彬彬。
“后來,我去過一家兒童服裝廠和一家鞋廠做產品設計,但覺得這個行業實在太累了,所以現在都不干了,準備轉行。”
但是,轉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相關的專業學歷背景等,所以小王現在待業在家已經大半年了,吃住都靠父母。
郭一龍是做國際采購的,這幾年來的“空中飛人”生活讓他覺得實在太累!拔規缀趺恐芏家霾睿掖蠖鄶禃r候都是去國外,包括美國、歐洲和越南等地,真不知道以前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彼罱鼊傁蚶习逄岢隽宿o呈,準備逃離這個充滿出差任務的工作。
提起自己的兒子,顧先生很著急。他說,兒子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公司做軟件開發工作,應該說是一件不錯的工作,可是干著干著,兒子卻說工作太累了,不適應環境,不想干了,做家長的怎么說也說不通,他現在硬是在家呆著,整天上網玩游戲。只有吃飯時他才能和兒子說上幾句話,吃完飯后,兒子轉身又去玩游戲了。
啃老族第四類人群“面相”
——“因為老板夢,我成了啃老一族”
“我2000年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后,雖然那所外地大學沒什么名氣,但父母總算是上海人,兜兜轉轉托了無數關系終于給我找到了一份很不錯的工作。但我覺得自己有經商頭腦,適合自己當老板,所以拒絕了父母的苦口婆心,毅然南下,在深圳做了一年的軟件銷售代表。”今年已經28歲、但依然沒有固定工作的歐陽雷如是陳述。
在深圳的大半年里,始終沒有完成過上百萬元的大單,歐陽雷將此歸咎于自己人生地不熟。于是轉戰到北京,因為沒有本錢,他只能去應聘做銷售員,憑借在深圳的工作經驗,小雨并不費勁兒就謀到了一份工作,單看底薪,不能算是很好,但如果每月都能完成銷售任務,基本也能保證四五千元的收入。 依靠北京的一些朋友,再加上靈活的頭腦,這份工作歐陽雷干得很不錯,頗得老板賞識。但他始終不甘心給別人打工,沒干一年就辭職,開始了在北京飄蕩的日子,他認為自己是在找機會。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一個搞企業員工內訓的“老板”,兩人一拍即合,歐陽雷跟著那人又回到了深圳,準備在特區殺出一片天地來?上,那人也并沒有什么背景與經濟實力,他那所謂自己以“技術入股”的合伙公司,沒支撐兩個月就倒閉了。
“在深圳搞人力培訓公司的那段時間,我前前后后跟父母要了兩萬余元,因為要付房租,要吃飯,要乘車,要印培訓資料,只好向父母張嘴,開始說是借,后來連這個借字也免了,實在不知道已經借過多少次,但老板的夢還是遙遙無期!
2003年年底,歐陽雷帶著壯志未酬的落寞回到上海,打算在家鄉繼續尋找他當老板的機會。平時的日子里,他還是在給別人打工,只是依然隨心所欲地辭職,薪酬一點沒保障,根本就是“吃了這頓,不知道下頓在哪里”。幸好回上海后,住在家里,吃在家里,基本生活有了保證,每次出門還能向媽媽要幾百元錢“急用”。媽媽也不多問,只希望有一天他能腳踏實地工作,但媽媽不知道還要繼續支付多少個“急用”,才能讓兒子真的不再眼高手低。
啃老族第五類人群“面相”
——仗著家底厚,終日無所事事
今年芳齡23歲的溫玉茹是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嬌嬌女”:父母都是城建系統的工程師,家庭總收入不菲。在這樣一個“高知”家庭里,父親對小玉期望很高,為女兒設計了一條從重點小學,到中學、大學,甚至出國留洋的“金光大道”。母親對女兒更是“愛到骨頭里”了:即使是孩子的無理要求也言聽計從。因為懶惰,小溫18歲便結束了學習生活。因為缺技能、不勤勞讓她就業屢屢碰壁。其后,她又花了3萬元“蜻蜓點水”般地學了學時髦的商務英語、電腦、藝術插花等。然而一接觸工作,她便以“不喜歡”、“不適合”、“不干伺候人的活”等理由推掉,如今在家賦閑了兩年多,終日無所事事,只與網絡為伴的小溫變得愈來愈胖。
今年24歲的薛少賓是上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富家公子”。他的父親是某區政府的在職干部,母親為某高校的教授,家中收入頗高。因為是獨子,家里對小進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大學畢業后,小薛也曾聯系了一些工作,但一般都干不了3個月就會換工作。據他稱是:“沒興趣,不想工作!比缃,小薛談了個女朋友,整日在家無所事事。每日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晚上就約和他同樣家境殷實的朋友玩到半夜方才歸巢,父母對他毫無辦法。
啃老族第六類人群“面相”
——“父母就是我的銀行”
“首付靠父母”,幾乎成為職場年輕人購房時普遍的看法。新婚的IT公司工程師王綱,去年在上海市區買了新房。雖然工作已5年,月收入有8000元可以說相當不錯。但王綱在購房時依舊還要向父母求援:“現在房價那么高,我和女朋友自己攢的十來萬元,結婚、裝
修就用得差不多了。首付的30萬元,只能靠父母支援了!
——“父母給我另一份工資”
就職于上海一家外貿公司的董力斌,工作剛滿一年。他每個月可以領到兩份“工資”,一份是公司發的3500元月薪,另一份則來自家鄉的父母,每月末都有1000元準時匯入他的銀行賬戶。
“我剛畢業,沒什么經濟基礎,在上海生活壓力又大,租房、交通、吃飯,上班了總要買點像樣的衣服吧,3500元月薪根本不夠!彼J為,從小到大優越的生活品質不能降低,于是惟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向父母要錢,增加自己的可支配收入。
——“父母幫我帶孩子,天經地義吧”
“我是一家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工作壓力很大,加班和出差是家常便飯。妻子是一家雜志社的執行主編,一周有三天晚上要過12點才能回家。誰來照顧我們那五歲的兒子呢?剛好妻子的父母退休去年年底退休了,所以我們就算是接了他們過來照顧孩子,順便幫忙料理一些家務。”33歲的程志有些委屈地說。
幾個月下來,程志在岳父母全力以赴的家庭支持下,公司業務蒸蒸日上。但岳母在這個時候卻病倒了,岳父說:“我們平時上班都沒有這么大的壓力。保育員、采購員、炊事員、衛生員、接送員……每一件事情都容不得一點兒耽誤,一天下來,忙得團團轉?粗銈兌加惺聵I,我們不忍心不幫忙,但也確實是體力有限呀!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