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正文
 

信托趕潮股市私募基金操盤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3日 03:38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吳慧 發自北京

  前天,冉總去華寶信托買正發行的新信托計劃,銷售小姐居然不賣,說:“您對該計劃的風險認知不夠。”冉總也算是華寶信托的老客戶了,幾年來,手里的幾十萬元閑錢一直都投給了華寶信托的信托計劃。

  冉總很生氣,立刻打電話給華寶信托副總裁占興華。占興華告訴冉總,此次發行的“點金15號結構化證券投資資金信托計劃”將主要投資于股票市場,預期收益率4.25%,“風險比較低,但也不是沒有風險”,信托收益有低于預期收益率的可能,信托資金也有發生損失的可能,“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私募基金操盤

  一個典型的證券投資類信托通常是采用優先受益和劣后受益模式的結構化信托產品。在募集的信托資金中,199個優先受益投資者和1個劣后受益投資者的資金比例一般為1.5∶1。其中,劣后受益投資者承擔較大風險,保障優先受益人的本金與預期收益。優先受益人享有第一本金和收益的分配權。這樣,從理論上來講,在信托資金虧掉40%時,優先受益投資者的本金才有危險。

  一般來說,199個優先受益投資者是普通的中小投資者,1個劣后投資者則是整個信托資金投資股市的操盤手,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私募基金。信托公司在其中主要是起到制度保證的作用,所有的投資決策都有私募基金作出,具備否定權的信托公司最終將交易指令傳遞至交易所。

  在資金結構化保證中小投資者的本金受益外,平倉線或者止損線也是風險控制制度之一。信托計劃像基金一樣,每日估算信托計劃財產凈值,并計算信托計劃財產單位凈值,本信托計劃單位財產凈值觸及0.85元時,信托公司有權將信托計劃的投資的股票、基金等強制變現,來保證優先受益人的本金與收益安全。而私募基金則有權在信托計劃財產單位凈值低于0.90但高于止損線0.85元的區間內,向信托計劃追加信托資金。

  同樣類似的基金,證券類信托也采取組合投資方式,單只股票不得超過總資金的10%。占興華介紹,華寶信托為證券類信托建立了股票池,規定投資股票范圍要在滬深300成份股中。

  占興華把這些都告訴了冉總,冉總這才明白了,投資股票類信托計劃相當于投資債券類基金,相對低風險,同時收益率和本金也有發生損失的可能。50億~100億信托資金趕潮股市

  年初以來的股市大漲,眼紅的不僅是冉總這樣的中小投資者,每周創紀錄的交易量中,來自信托公司發行的證券類信托計劃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以2005年9月26日華寶信托推出“點金一號結構化證券投資資金信托計劃”為起點,在此次股市漲潮期,截至7月2日,《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公開信息對集合資金信托的不完全統計,共有46個信托計劃投向基金、股票等證券市場。

  占興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今年來華寶信托發行的6個點金系列證券類信托共募集資金5.3億元。根據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統計,今年1至5月共發行證券投資類信托計劃32個,發行規模19.35億元。再加上信托公司有2億~5億左右自有資金投資股市,可保守估計,至今已有50億到100億的信托資金趕潮此次股市大漲。

  4%的收益率就足以吸引冉總這樣的普通投資者,而私募基金則借道信托,不僅可以“借光”,而且更是在增加了操作的資金規模的基礎上,在市場向上的大趨勢中獲得超額的信托收益。占興華介紹,華寶信托正在運行的證券類信托中,有四個計劃的信托計劃財產單位凈值已經達到了1.40元。

  用益信托工作室李旸認為,證券類信托產品多采用優先劣后的結構化產品設計,這主要是從普通投資者即優先受益人的本金安全來考慮的。他建議信托公司發行證券類信托產品,要從自身的經驗和管理能力出發。

  事實上,深圳國投早在2004年就持續發行此類信托計劃,而在此次股市漲潮期,華寶信托、上海國投、天津信托等股票投資經驗豐富的信托公司發行了大量證券類信托。信托打新股

  據悉,6月還將陸續有此類信托計劃發行。更趕趟的是,在IPO熱潮中,首個明確以打新股為名的信托計劃已經募集結束,國聯信托發行的“國聯匯富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明確表示:“該信托計劃資金由國聯信托集合運用,主要在股市一級市場上申購新股,通過二級市場上賣出實現收益。”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