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報勞動報酬的背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0日 00:35 北京現代商報 | |||||||||
18家醫院全年勞動報酬總額指標少報1.7億元,24所大學勞動報酬指標少報5.8億元,共計7.5億元。昨天北京市統計局曝光了這起違反統計法、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的事件。 據稱勞動報酬的漏報主要是工資卡以外的節日慰問等項目,也就是所謂的灰色收入沒有上報,而且據稱,這42家單位的瞞報數目能使全市職工人均工資水平降低了159元,足可見這筆灰色收入的巨大能量。那么灰色收入的來源呢?雖然統計局沒有明言,但這一追問恐
時下,醫院和學校是讓老百姓普遍感到負擔重的兩大來源,醫療費用高、教育收費高,怨聲一片,而這“兩高”的板子要打下去就要打到醫療的市場化和教育的產業化上去了。 天價醫院、以藥養醫、倒賣病人,包括此次的瞞報收入,醫院的種種亂相,雖然表現不一,但其實背后原因都一樣。市場化為主導的醫療體制改革讓醫院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治病救人倒成了附屬目標;而同樣在“象牙塔”的學校內,育人成才也退居二線,學生成為被漁利的對象。 不過,好在最近有關部門對醫療改革的反思是“市場化非醫改方向”和“醫改總體上是不成功”,不管下一步的動作是什么,好在大方向已經扭轉過來了,但是教育呢?教育產業化是弊是利?雖然民間已有諸多討論,但教育部始終沒有明確表態。 只有教育部原副部長張保慶說過教育本來就是公共產品,中國絕對不能按照市場經濟辦教育,發展教育只能靠政府,政府就得花錢,不過讓人嘆息的是,張保慶直陳胸臆時并不在任上,也就說他的話不代表教育部的意見。 楊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