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6月 4日,全國共有7785人參加了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而在2000年,這個數字只有162人。CFA被金融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是業內最高端的考試。很多人覺得,取得了CFA認證就等于拿到了進入國際投行的通行證,能直接晉級為金領人士。隨著中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中國資本市場QFII和QDII的飛速發展,中國越來越需要金融高端人才。那么,CFA究
竟該與中國金融市場怎樣結合?CFA資格認證到底對職場發展有何幫助?記者日前采訪了業內人士湯震宇先生。
本期訪談人物:湯震宇
美國投資管理及研究協會會員,香港財務分析師協會會員,美國全球風險管理師協會會員,CFA,FRM(金融風險管理師),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上海金程教育首席培訓師。現專職從事CFA在中國推廣和培訓,對CFA和FRM等金融培訓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研究。全國第一套CFA系列中文輔導教材主編,合作出版了《固定收益證券定價理論》和《財務報表分析技術》。
考試路上挑戰多
《上海金融報》:我們知道,您是金程的首席CFA培訓師和金程教育的創始人,而且您也是中國最早參加CFA考試的考生之一,請談一談您當時參加CFA考試的原因和感受?
湯震宇:我在復旦大學就讀國際金融碩士期間,第一次接觸了CFA考試,當時對我的震撼非常大。
CFA考試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了證券組合分析、財務會計、定量分析、經濟學、投資分析等一系列知識,而且知識體系的安排也非常系統。我甚至覺得,在CFA學習過程中所學到的知識,比我在研究生期間學到的東西更系統,更深入。
CFA考試的確比較難,但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我順利通過了CFA的三級考試。通過CFA考試,我全面掌握了現代投資管理與分析理論,熟悉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則、法律、規范和理念。后來,我逐漸發現,中國的教育體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問題。例如,人民大學和復旦大學這類一流院校,在金融學科和課程設置上,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很多課程都比較落后,而且與實際工作脫節。
CFA考試是動態的,它的所有知識都隨著國際上最新的金融產品的發展而不斷更新。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金融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將越來越多。在通過CFA考試之后,盡管有很多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都邀請我去工作,但是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推廣CFA考試,把這一國際標準化考試真正地在全國普及起來。
《上海金融報》:CFA的一、二、三級難度如何?應該如何準備?您對于那些準備參加CFA考試的考生有什么建議?
湯震宇:應該說,CFA考試的難度是逐步遞增的。與此相對應,CFA的準備過程需要考生從全面、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開始,由淺入深,層層堆積。
同時,CFA的準備過程也是對考生意志品質的考驗。CFA考試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并且需要考生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因此,考生在自學的過程中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有些考生反映,只要看NOTES就基本可以通過,但是我認為,僅僅對CFA的NOTES資料進行復習,盡管考生可以節省部分時間,但是,他們會缺乏對書本理論和結論推導過程的了解。僅看NOTES,很多考生不可能深入掌握推導的思路,而這種推導過程才是CFA學習的關鍵所在。有一句話說得好,學習沒有捷徑,對于CFA來說也是如此,你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報。很多時候,在CFA中學到的推導過程,也就是理論背后的邏輯思考能力而非理論本身,對投資能力的培養作用最大。
并非職場萬金油
《上海金融報》:CFA考試難度大,認可度也很高,很多人認為,只要通過CFA,從事金融行業拿到高薪是輕而易舉的事,您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湯震宇:毋庸置疑,CFA具有很高的行業認同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能是從事金融行業的一塊敲門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你考過了CFA就肯定能找到好工作,通過了CFA就意味著拿到高薪。
在這里,我必須指出一種現象就是“考證群體無意識”。很多人看到他人考CFA,也跟著去考,認為只要考過了CFA、FRM、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CIMA(國際管理會計師)或是其他什么證書,就一定能夠找到滿意的工作,這絕對是錯的。工作需要的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協同合作能力、應用能力等等。證書只能說明你具備了某一方面的知識。同樣,CFA證書只能證明你具有投資方面的知識,但并不代表你的投資能力,并不代表你能把考試中學到的思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應用于實際工作。
有一點必須澄清,即使在美國,你拿到CFA也并不意味著你的薪水立刻就能比別人高。同等職位的兩個人,一個是CFA,一個不是,收入仍然相當。但是很多年以后,差距會逐漸顯現,有CFA資格的人可能就有更多的選擇和升遷機會。
《上海金融報》:有些人覺得,CFA考試廣度有余,深度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并不怎么用得上,特別是在中國,對這個問題您是怎么看的?
湯震宇:是的,CFA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個基礎考試。
雖然《經濟學家》雜志把CFA考試稱之為投資業界的黃金標準,中國的投資業界對CFA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興趣。但是,我在這里必須說,它是初入職場的敲門磚,是職業發展的加速器,而不是萬金油。
通過CFA,讓你對證券投資分析等各方面知識都有了認識,同時具備了較強的分析能力。但是,當你具體進入某一行業,比如說期貨行業,你還是要對期貨行業的各方面知識、規則有更深一層的學習。這也符合我們CFA考試的精神,那就是不斷學習,不斷更新。
《上海金融報》:我們知道,CFA是一個國際資格認證考試,但是很多人說,CFA在國內并不是非常實用,還不如CPA(國內注冊會計師)的性價比高,您對這一說法是否認同?
湯震宇:的確有很多人說,CFA的理論知識與國內金融市場的結合不是很緊密,但我并不認同。CFA是一個全球性的標準,CFA的學生,他們學習的是一個全球的知識體系,CFA的內容、課程,以及知識的設計都是由國際上的專業人士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設置的。因為這是一個全球的知識體系,所以它并非只針對某一個具體的金融市場。考生通過CFA考試可以獲得一個全球化的知識。
當然,很可能考生目前并不會用到他們從CFA考試中學到的知識、技術和能力,但這些知識、技術和能力一定會對他們以后的職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由于中國的金融市場和全球金融市場相比,還有很多情況不盡相同。法律監管體系不同,會計準則不同,市場體系不同,很多CFA的知識在國內還不是非常實用。但是,很多從事證券、投資分析的專業人士都認為,CFA考試里面的很多內容,對他們現在的工作相當有啟發,甚至值得我們中國整個金融行業借鑒。
所以我認為,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全球化,CFA在中國金融業將越來越具有實用價值。至于CPA,毫無疑問,它也是一個很有用的證書,通過率也較低。它和CFA有一定的交叉性,但是他們也有顯著的差別,CPA的考生以后職業的著重點將是財務會計,而CFA將會更加注重投資組合和資產管理。
能力提高最重要
《上海金融報》:顯然,CFA在國內越來越受關注,但實際上很多從事證券、投資分析的人士,都沒有考過CFA,但他們卻能夠把工作做的很好。那么,您覺得CFA到底對從事金融工作有哪些幫助?
湯震宇:是的,現在國內金融業的很多在職者都沒有CFA證書,但他們在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但是,我認為,CFA證書的持有者有以下幾個優勢:首先就是,他們獲得了很廣泛的投資理論知識,這是一個非常廣泛的知識,不僅僅是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職位,而是一個對于長期的職業生涯都有好處的一些知識體系。其次,
CFA證書的持有者必須具備很高的職業操守,很高的道德的標準。再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CFA證書的持有者,愿意進行終生的學習,因為CFA的項目是一個非常嚴格的項目,它是動態的,時刻保持與國際金融業同步,而大部分參加CFA考試的考生都是希望提升自己的。這說明,CFA的持有者有很強的學習精神,我們的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它時刻都在前進和更新,所以也需要學習型的個人,固步自封的人很容易被這個社會淘汰。
《上海金融報》:據我們所知,中國已經有400多人取得了CFA資格,還有400多人通過了三級考試,2006年6月,中國共有7785人參加了各個級別的考試,以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您覺得,中國是否會出現CFA人才過剩的情況?
湯震宇:當然不會。一方面,CFA協會針對每個級別的考試都會設定一個相對較低的通過比例,這樣一、二、三級下來,完全通過CFA考試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取得CFA認證資格必須有相關金融行業四年工作經驗,因此,取得CFA資格的人也就鳳毛麟角了。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金融業逐步開放,國內外金融機構將會越來越需要掌握國際慣例、熟悉國際金融市場的CFA人才。而中國金融市場有三個特點:第一個特點,中國的金融市場仍然很年輕;第二個特點,中國金融市場的規模非常大;第三個特點,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和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在這樣一個逐步成長的市場中,最關鍵的就是,需要那些經過高標準訓練,同時具備相當高職業操守的專業人員進入這個市場。中國的CFA熱在不斷升溫,報考CFA的人數在逐年遞增這是事實,從2000年的162人到2006年的7785人,更是說明了大家對CFA這個資格考試越來越認可。這也意味著,CFA是提升個人職業生涯、拓展個人職業空間、優化個人知識結構的有效途徑,是一項極具回報價值的個人職業教育投資工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CFA在很大程度上為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他可能具備更多的機會,但是在具體從事某一工作的時候,他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創造能力、學習能力也許比CFA證書更為重要。所以,具有多方面能力的CFA資格認證者是永遠不會過剩的,他只會在職場中比其他人走得更遠、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