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美元兩年只賺50美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6日 08:10 南京晨報 | |||||||||
沈軼軼 高婷 王琴 周先生最近遇到一件窩心事。自己花4000美元購買的兩年期外匯理財產品,上個月到期取現時發現,總共只增值了五十幾美元,年收益率遠遠低于同期的美元兩年期存款。“當初要不是銀行的推銷員竭力鼓吹他們的收益高,我也不會想到買這個產品,現在想想真不如存銀行了!”“取現時我傻眼了”
在隨后出示的協議書上 記者看到,周先生于2004年4月26日在某銀行江蘇省分行漢中路分理處,用4000美元一次性購買了該行“理匯寶”(二期)個人外匯結構性存款。其中,“約定年收益率”注明“3.26%×N1/N2”,并附加了相關解釋說明:N1表示實際交易期限內美元3個月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位于參考區間內的天數,其中,第一年(即2004年4月30日至2005年4月30日)參考區間為 1% 2% ,第二年(即2005年4月30日至2006年4月30日)為 1% 3% ;N2=實際交易期限。周先生告訴記者,他本人對專業術語并不了解,推銷員也未詳細介紹年收益率3.26%的測算方法,只是一再承諾,以目前的市場行情看,年收益率絕對有3.26%,這讓他錯誤地認為,該理財產品的年收益率就是3.26%,原本還有些顧慮的他動心了,最終簽下這份協議。 “上個月我去拿錢時就傻眼了,兩年只賺了五十幾美元。我找銀行理論,一位工作人員按照協議上約定的年收益率公式,跟我算起了賬。他說了一大堆,我沒聽懂幾句,反正最后的結果就是,五十幾美元的收益是對的。”周先生對此很不滿意,“既然年收益率是浮動的,當初為什么不講清楚,讓我們稀里糊涂掉進文字‘陷阱’。”老干部也有類似經歷退休老干部黃先生也有類似的遭遇,他告訴記者:“一年前我用10000美元買了一個外匯理財產品,期限為三年。結果買了以后,從去年7月開始,人民幣不斷升值,我的預期收益大打折扣;而同時美元利率也在不斷上升,以前3年的利息現在3個月就能拿到了,后悔啊!”在失望之下,黃先生到銀行想提前終止協議,可銀行告訴他,如果要提前終止得付一筆數額相當可觀的違約金。黃先生覺得有點無奈:“我在買這個產品時,銀行并沒有講可能存在匯率或利率風險,也沒有講如果有損失怎么補償我們,憑什么不能退呢?” 對此,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類產品一般都是有風險的,因此在銀行與客戶簽訂的外匯理財產品協議書里會提到有不確定的因素存在。產品太專業普通人看不懂昨日,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到新街口一家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該行專業人士推薦了一款掛鉤型理財產品,并說這個產品的收益是與股票價格掛鉤的。客戶經理說了一通話:“股票的變動區間分別為78.5% 82.5%、84% 88%,兩個區間內的參考值分別為80.5%和86%。在一年的觀察期內,只要股票籃子里的所有股票不曾下降或超過其初定水平,就能獲得最高收益率;如在這個水平之下,則獲得保底收益。” 記者聽了半天不懂什么意思。一位曾買過理財產品的消費者說:“我也買了一款與LIBOR利率掛鉤的產品,這個利率到底是什么利率,我買了之后仍沒有搞清楚。能從什么渠道看到利率的走勢呢?也不知道。” 理財產品先了解再買時下,國內理財的渠道不斷增長,市面上的理財產品層出不窮,令消費者有眼花繚亂之感。業內人士建議,在投資理財產品之前,必須先對產品的結構特性有一定的了解。有些外匯理財產品與某幣種匯率掛鉤,收益隨著匯率的上揚或下跌而變化;有的外匯理財產品與股票掛鉤,其中涉及的知識較為專業。對產品的結構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以后,選擇理財產品時就能避免一定的盲目性。此外,業內人士透露,絕大多數的外匯理財產品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只有某些被告知有固定收益的產品例外。所以,消費者在投資時,必須將匯率變動和利率調整納入到自己的風險預期中來,且必須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準確的把握,因為產品收益可能為零,是否能承擔這種損失,自己要先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