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正文
 

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尤為重要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5日 17:34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廖思淋

    在現今中國最缺的并不是金錢和財富,而是理財知識,專家認為——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尤為重要

  最近的理財市場讓老百姓“摸不到北”:先是美金貶值,對人民幣首次“破8”;后是
股市大漲,基金隨之水漲船高;還有黃金產品也大行其道……

  個人如何理財,是老百姓日益關注的問題。近日,泰康人壽深圳分公司舉辦“理財改變人生”講座,特從北京邀請來泰康資產管理專家徐徐。自稱是悲觀主義者的徐徐,又是一位穩健的壽險公司資產運營者。正如其資產運營的穩健作風一樣,他對個人如何積累財富、如何理財,也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用悲觀的態度判斷未來,用樂觀的情緒來處理問題

  在工作上,徐徐作為泰康人壽的資產運營者,從泰康人壽1996年起家時的6億元資產,到現在的600億元,沒出現過一筆呆賬壞賬。10年下來,該公司的投資回報率是一條平穩的曲線,沒有大起,當然更沒有大落。

  徐徐認為,這與他的性格有關。自稱是悲觀主義者的他,在個人理財方面同樣有著“保守”的作風。他表示,自己會用悲觀的態度判斷未來的形勢,再用樂觀的情緒來處理問題。

  對目前中國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富豪,包括眼下流行的中國富豪500強,徐徐沒有抱樂觀的態度。他認為,在中國,差距最大的并不是金錢和財富,而是理財知識的差距。中國2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他預測以后將進入一個回調期。同時,他表示擔憂,很多人沒有經歷過像1921年美國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經濟危機,現在的中國富人、中產階級對風險的概念并不強。專家說,這是非常危險的,沒有風險意識的富人,哪怕是億萬富翁也可能瞬間被毀滅。例如,上個世紀80年代炒股致富的上海楊百萬,現在已經杳無蹤跡了。

  專家強調,中國現代富人更應該有風險觀念。理財的第一步,先從保險開始,這也是防范風險的第一步。尤其是在與貨幣緊密聯系的地方,比如深圳,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可能性越大,越是需要做好防范和抵抗風險的準備。

  所有的人都需要理財,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尤為重要

  對于個人理財,專家指出,目前普遍存在幾個誤區:1、不買保險可應付風險;2、窮人不需要理財。他解釋說,第一點,保險可轉嫁風險,讓你從容地應付各種意外事故;第二點,經濟不寬裕的人們,通過利用定期儲蓄、巧妙運用基金等理財手段,能夠為不多的資產增添利息,一分一毫地積累起財富。即使是他本人,也會在7天黃金周期間,購買短期理財產品,獲得額外的利息收益。

  因此,專家認為,樹立起正確的財富觀念尤為重要。

  首先,要克服“小富”心理和暴發心態。這是說,既不因為富裕而小瞧每一分錢,也不指望一夜暴富,財富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徐徐指出,目前銀行的活期存款與定期存款,其利息收入差距可高達2.75倍。因此,他建議老百姓應該把手頭的幾張

銀行卡的資金集中起來,以充分發揮每一分錢的價值。

  其次,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資產狀況來理財。針對眼下各種理財方式,房產、

股票、黃金等,徐徐有自己的見解。

  對于

房產投資,他認為中國的房產肯定會降價,因為土地不屬于私人所有,一套房子的價值只在于它的使用值。他表示,一套房子值不值得購買,可看這套房子15年的租金所得能否回收該房產75%的現金價值,答案是能夠的話,即值得購買。

  對于現在大漲的股市,他的建議是,已擁有房產、保險的人士,可考慮用1/10或1/5的資產購買股票;保守點的話,購買基金等保本保息產品也是很好的選擇,將風險交給專家來考慮。

  對于美金,他的判斷是,雖然美金對人民幣已經首次“破8”,但還會再貶值,只要中國和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還不平等,人民幣就有升值的空間,從長期來看,建議持有美金的人應該處理掉美金。當然,要計算清楚收益率,因為現在短期外幣產品的收益率還是大于人民幣產品,在同樣的短期時間內,持有美金獲得的收益還是大于持有人民幣的收益。

  再次,現在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專家建議老百姓要貨比三家,別只憑感覺選擇理財產品。

  另外,一個家庭的投資應該多元常態,擁有保險、儲蓄、黃金、期貨等產品,而且資產分配最好呈現金字塔結構,把最基本的理財方式,如保險、儲蓄等,放在金字塔的最低層。讓資產保持平衡,1/3資產用于保險、儲蓄,1/3的資產用于房產及實業投資等中性投資,1/3的資產用于股票、債券等高風險投資。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