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謙
王帥
打高爾夫是“新貴”,打羽毛球就不是嗎?
給個頗為正統的定義吧!“新貴”貴在“新”,他們多屬少壯派,年齡介于30歲至45歲之間;他們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有著家庭和社會責任感,依靠自身的智慧維持著穩定優良的生活品質;他們不古板,不視遵從秩序為本分;他們不勢利,也不迷戀財富。想以物質財富為標準來界定“新貴”?他們的回答是“No”。
“打高爾夫是‘新貴’,打羽毛球就不是‘新貴’了嗎?”杜謙說自己是個急性子。果然,面對問題,她總是旗幟鮮明地擺出自己的觀點,“每個人的追求都不一樣,所以不能簡單地用收入多少來劃分生活階層。的確,有些人在拼命追求物質上的滿足,但更多的人是在為精神上的滿足而努力。”
在歐洲,衡量“新貴”的標準不是財富,而是“品位”,比如你的教育程度,你聽過多少音樂會,你懂不懂欣賞藝術,你為慈善事業捐了多少款等等。“如果沒有良好的教養、從容的談吐和時尚的氣質,即使是全身名牌,你也只會被人歸入沒有品位的暴發戶行列。”因為工作關系,杜謙出國的機會很多,再加上每年一兩次純休閑性質的出境游,讓她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新貴’追求的是一種從容的生活態度。”
對于此,王帥與杜謙找到了共鳴,“我覺得生活的狀態應該是自然的,而不是要刻意去達到什么。那些整日把‘新貴’掛在嘴邊,成天琢磨如何成為‘新貴’的人,反而是離‘新貴’越來越遠了。”
盡管曾在不經意間承認目前的工作可以保障未來生活的安定與溫和,盡管下屬語氣肯定地將其劃入“新貴”的隊伍,王帥卻還是一再推脫“新貴”的稱呼,但這似乎并不影響他對這個詞做出自己的解讀。“智慧、果斷,注重結果”,說到“新貴”,王帥在第一時間聯想到了這些詞。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最真實的,“也許這就是我所認為的‘新貴標簽’。”王帥笑著說到,然后開始逐一解讀自己給出的“新貴標簽”:“所謂‘智慧’,就是一種判斷的能力;所謂‘果斷’,是指擁有很多的機會,并且能迅速地抓住機會;至于‘注重結果’,則是說能適時地將機會擴大成結果。”與杜謙的感性相比,王帥的回答顯得格外理性。
不是暴發戶,“新貴”靠實力積累財富。
初聽“新貴”,總有人將它當成“暴發戶”的同義詞。其實,在這個智慧創富的時代,“新貴”完全是靠實力說話。
“生活的富足并不能讓我覺得自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的過程才讓我倍感珍惜。”杜謙如是說。從師大中文系畢業后,她就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在開始的幾年,她不斷自修,學外語、學管理、學國際財務,花了十多年時間從董事長秘書做到副總裁。
進入公司不到一年,超負荷的工作曾讓杜謙三次提出辭職,“當時每天早上7點半我要和老板一起開會,一天開八九個會是家常便飯;到晚上11點結束了公司的工作,我還要趕回家寫報告,一直到凌晨三四點。”好在愛才的老板不但一次次拒絕了杜謙的辭職請求,還激發出她不服輸的勁頭。
從董事長秘書到助理,杜謙用了4年時間才得到第一次職位升遷。那時候,常有新的工作機會找上門,IBM甚至曾為她開出雙倍薪水的條件。“我們董事長對助理的要求之高在業界是很有名的,大家有一個共識,能勝任他的助理這么長時間是很不容易的。我記得當時有個投資集團的老總對我說,你能在這個在投資界久負盛名的公司為這個老板工作這么久,你到我們公司來,可以免去面試。”但杜謙最終選擇留下,“國際化大公司人員眾多,因而分工十分明確,但這也使得個人的全面化發展空間并不大。相比之下,我在現在的公司負責投資項目分析以外的所有工作,反而能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與杜謙相同,王帥也是畢業于師范類院校的中文系,但不同的是,在進入阿里巴巴之前,他換過不少工作,而且還經歷過一次職業轉型——從當記者到做公關。
王帥毫不諱言自己是個標準的工作狂,“我每天就睡四五個小時,大多數情況都處于工作狀態。”就在接受采訪的那一周,王帥為工作熬了三個通宵,“昨天晚上又因為加班沒回家。”采訪一結束,他就又和助手匆匆趕往下一個工作地點。公司的資深顧問曾經努力讓王帥改變工作和生活各占99%和1%的狀態,但如今看來,這并未奏效。
“成為‘新貴’的代價之一就是要承受超負荷的工作嗎?”面對問題,王帥難得語氣肯定,“在高速發展的社會,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就必須承受這種工作壓力。”不理旁人的驚愕神情,王帥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