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空間受新政策壓縮 民間驗房師遭遇三道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6日 10:38 《理財周刊》 | |||||||||
文 本刊記者/甄愛軍 驗房是個新興的行業,在上海乃至全國剛剛興起。但是,驗房師這個新興的行當卻面臨著不小的困難以及自身的缺陷,比如自身執業資質難以確定,面臨政策的夾擊,同時由于進入門檻不高,以至于魚龍混雜等等。
灰色身份效力弱 記者跟隨一些驗房師出去驗房師,驗房師們一般不愿意跟開發商正面接觸,他們有什么顧慮呢? “你們出去驗房時會帶上工作證之類的證件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嗎?”當記者將這個問題拋向所接觸到的驗房師時,他們的回答十分一致“不會”。一位驗房師坦承,由于驗房師目前還不具備諸如律師證一樣執業資格證明,所以無從理直氣壯起來。 記者了解到,所有的驗房機構注冊的都是投資咨詢類公司,“其資質跟房產中介一樣,”代先生如此說,“目前沒有驗房師這類職業資格的認證,所以只好采用這種變通的辦法。” 正是由于身份得不到承認,這也使得驗房師們在開發商面前毫無威信可言,更不能作為相關證據。業主一旦業主碰到房屋質量問題,如通過司法途徑解決,便必須有質量檢測部門對質量問題進行鑒定,而且也只有這些部門出示的鑒定報告具有法律效力。雖然民間驗房師們做的檢測內容與之有些相似,比如有些機構可以檢驗室內空氣質量,但是由于其灰色身份,他們的鑒定報告便無法作為相關證據。 于先生說:“我們是利用自己所具備的專業知識,為業主提供驗房指導,告訴業主他們的房子哪里有毛病,作用僅僅在于此。” 驗房師們希望盡快改變自己的灰色身份,但是何時能做到這點,誰也難以作出判斷。 新政策壓縮生存空間 目前在上海和南京都準備推出的“一房一驗”政策,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政策針對性很強。 有人這樣描述即將出臺的政策:單套住房出現漏水、損壞等情況,不再會因為整棟住宅驗收通過而成為漏網之魚。上海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住房的套內質量標準(即一房一驗),一旦實施,住戶發現交付的住房不達標,就有望要求開發商維修住房、退房或進行賠償。 由于目前的商品房質量驗收采取的是抽查的辦法,即整棟住宅按建設部統一規范,確定檢驗點進行驗收。如果檢驗點驗收的住宅合格,那么也就意味著整棟樓所有住宅質量驗收合格。這種驗收制度的存在,給開發商留下了借口,如有些住宅出現質量問題之后,不少房產開發商以整棟住宅質量合格為由,只愿意承擔住房的維修責任,而拒絕退房或賠償。也正是因為如此,驗房師也才有了存在的空間。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政府推出“一房一驗”之后,對于驗房師來說,其生存的空間就會受到壓縮。如果所有的住宅都會經過質量驗收,不再會出現“漏網之魚”,那么驗房師自然也就無事可做了。 不過,還是有驗房師對此持樂觀態度,有些甚至對此不以為然。于先生樂觀地表示,如果上海推行“一房一驗”,他們可能會考慮跟開發商或者政府合作,為他們提供驗房服務。而代先生則認為現在推行這種制度有些困難,據他推測,全上海市每年的成交量達到2000萬平方米以上,至少也有20萬套,而上海的住宅質量驗收部門人員配備還不足以應付這么大的工作量。代先生表示,如果開發商們真的注重了商品房的質量而讓他們“無米下鍋”的話,那倒是老百姓的一大幸事了。 參與者眾多現“雜音” 由于驗房師這種行業沒有統一的監管機構,只是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 曾經有媒體報道說,南京驗房師的月收入能達到兩萬元。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見到這個行當這么容易掙錢,在很短的時間內吸引了眾多參與者。丁渤尷尬地發現,甚至有裁縫和小販加入到這個群體中來,并且以價格戰占領市場。 作為驗房師的先行者,丁渤原本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具備深厚的專業技術功底。而此后記者接觸到的一些驗房師們,都是建筑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他們對建筑非常了解,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因此從事驗房工作時,都是憑自己的技術能力說話。但是這項工作從表面上看起來就是拿著工具敲敲打打,東量西測那么簡單。這讓人產生了錯覺,以致于認為該行業準入門檻很低,且不需要成本。 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即使出現了裁縫和小販這樣的非專業從業者,丁渤他們也只有無奈地面對。不過記者發現由于上海的驗房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還沒有出現這樣的情形。“如果以后市場紅火了,也難免出現這樣的情形,”有驗房師這樣推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