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兩年的宏觀調控政策并沒有抑止住房地產過熱的現狀。昨天,北京市統計局公布了1-4月本市國民經濟發展主要統計指標,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53.7億元,增長20.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1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投資增長39.6%。從以上數字來看,國家“有保有壓”的調控并不是房地產市場的“退燒”良藥。
宏觀調控回起點
“這是一個很意外的現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我國從2004年就開始對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的現象進行宏觀調控,但從今年年初的經濟數據來看,仿佛又回到原來的情況,投資過熱并沒有得到抑止。
據數據顯示,1-4月,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增幅同比提高9.9個百分點。
同今年本市一季度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9.9億元,增長速度17.5%,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16.3億元,增長13.1%相比,投資過熱的現象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
“有保有壓”未見效
對于投資依然過熱的原因,袁鋼明并不認為是政策調控具有滯后性。他說,我國很多宏觀政策在開始執行的時候還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往往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反復,這主要是有關部門對于這些政策執行的力度不夠,持續性不夠。我國許多政府部門并沒有掌握到政策調控的規律,沒有把握好政策調控的力度,總是怕調過頭了,但很多地方的情況實際上是調的不夠。
袁鋼明指出,從全國的投資情況來看,政府的“有保有壓”政策并未取得實效,特別是在一些地區依然渴望投機房地產所帶來的GDP增長效益,舍不得去抑止它的增長。另外部分政府部門也沒能執行好我國的調控政策,比如央行發布的一些政府到了實際的執行部門往往變成一紙空文。“我們遲早要為只重視短期經濟效益而付出代價。”袁鋼明對于投資過熱充滿憂慮。
4月份全國消費增長不明顯
商報訊 (記者 王曉然 朱裴) “十一五”開局之年已過1/3,但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政策導向作用尚未顯現。昨天,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75億元,雖然與去年同比增長13.6%,但與3月份相比卻稍有下降。
“從整體上看,目前有效需求還沒有明顯地增加。”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韓孟指出:“一方面政策可以使部分行業的消費市場有所微調,另一方面新技術應用與更新造成電子產品與通訊器材價格下降,使這部分市場的消費較活躍。但仍缺乏消費熱點項目來供消費者選擇。”
和前幾個月相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中,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幅度最大的商品類別仍然是為石油制品、通訊器材、金銀珠寶以及建筑和裝潢材料等幾大類,增幅分別為37.0%、30.5%、29.5%、27.5%,沒有新的消費熱點出現,增幅也并未有大突破。
另外,昨天北京市統計局也公布,1-4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數字達104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7%,增幅同比提高4.3個百分點。
商報記者 朱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