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相應福利,但因為養育孩子所需的費用支出,英國的中產階層頗有點“不堪重負”
國際先驅導報駐倫敦記者曹麗君報道 英國《家族》雜志最近對2129名青少年,1079名家長進行了調查。最后得出結論,在英國,孩子從一出生到18歲高中畢業時的所有開支一天天加起來平均為43056英鎊。數字如此精確,計算起來肯定費了不少功夫。記者最近也對一
些英國人進行了調查,在英國養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錢呢?
首先需要明確,盡管英國早在幾百年前就實現了君主立憲制,但大不列顛還是一個有女王、有貴族的國家,“等級”仍然反映在英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的撫養過程也不例外。加之物質享樂主義催生的球星、影星等“新貴族”的出現,43056英鎊絕不能代表所有家庭培育兒童的開支。
在孩子的培養過程中,教育是最重要的一個內容。而在英國,為孩子選擇學校,要么一分錢不花,要么花出一個天文數字去。
昂貴的“私立學校”
英國最昂貴的學校就是所謂的“私立學校”了。比如,溫莎城堡附近的伊頓公學和科徹斯特公學。說是“公學”,其實招收的都是皇親國戚和社會名流的子弟,一般的平頭老百姓也就只能買張門票進去參觀參觀,要想把孩子送到這些學校讀書,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孩子要先通過包括拉丁語、法語、哲學在內的11門課程考試不說,如果孩子果真聰穎過人,家長還要準備每年大約2萬鎊的學費和住宿費,而且必須在納完稅后再交。為了倡導“公平”,英國政府規定,私立學校每年要設立5到10個全額獎學金,為“特別突出”的兒童提供學費和生活費;還要設立10到20個半額獎學金,為有特長的孩子每年提供1萬鎊的資助。記者相識的一位大學教授的孩子就在伊頓公學就讀,他時常抱怨“不堪重負”,好在兒子黑管吹得好,爭取到了半額獎學金。當然,這些公學教學質量都很高,而且是接觸英國上流社會絕佳場所。
公立學校并非免費
而對于英國大部分工薪階層來說,他們一般都會將孩子送到公立學校學習。公立學校又分為“語法學校”和“教會學校”。公立學校都不收取任何費用,甚至還給學生發放課本和文具。“語法學校”和“教會學校”的區別在于,前者是社會和政府辦學,師資力量比較雄厚,在各種排名中靠前,進入這些學校的孩子成績比較優秀。
但是,進入公立學校后,也不是說真的一分錢不花。每學期開始前,學生家長都會收到學校的一封信,要求其到學校指定的專賣店購買校服、運動服、試驗服、禮儀服和孩子參加英式橄欖球(大部分英國學校的一項必修活動)需要的鞋襪、服裝等等。兒子已經11歲的丹尼爾·李計算了一下說,每年購買這些服裝的開支大約為200英鎊。除了服裝,每個孩子每天在學校里還要吃一頓午餐,平均價格在3鎊到3鎊5之間。當然,如果孩子能證明自己家庭收入低于每周150英鎊,就可以在校免費用餐。
節假日開銷也不少
英國學校有3個主要假期——復活節假、暑假和圣誕節假,另外,由于英國每學年分3個學期,因此也就有了3個半學期假。英國人每年至少都要利用這些假期帶孩子出去旅行一次,一般會去西班牙、希臘等國家。而一個4口之家度一次假平均要花費在1500鎊左右。
除此之外,每個孩子每年還要舉行生日聚會。家長要么在飯店給孩子訂好蛋糕、食物,要么就在自己家中的后院拉上彩燈、掛上氣球,邀請孩子的朋友同學一起燒烤。無論形式,此項開支大約在200鎊左右。而孩子生日、圣誕節,父母當然都要掏腰包買個禮物,表示一下。丹尼爾·李說,他一般都會給孩子買100鎊以上的禮物。不過,由于兒子正好是圣誕節第二天生的,所以,今年他就和夫人給孩子買了一臺700英鎊的手提電腦,作為圣誕節并生日禮物。
上漲的零花錢
除了這些主要開支,父母每周還要給孩子大約5英鎊的零花錢,每個月還要支付10鎊錢左右的手機費,有時當然還有一些交際費了。上周,彼得·余的女兒要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就要求爸爸給她買個30英鎊的蛋糕做禮物。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還將他們送去一些課外輔導班。像羽毛球、游泳這樣的課程大約每小時3鎊左右,鋼琴課大約每小時10鎊到15鎊,而像高爾夫、芭蕾這些“高貴”興趣的費用可能就要突破每小時30鎊。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孩子當然對流行趨勢緊跟不放。丹尼爾·李說,兒子的同學還互相攀比,他不得不掏腰包給孩子買了iPod, GameBoy這些新鮮的玩具。李在倫敦市政府就職,稅后年收入大約3萬英鎊左右,他夫人的收入大約也在這個水平,可以說是英國的中產階層了。他每月要支付大約500英鎊的住房貸款,四五百鎊的汽車維護費用。盡管他估計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只是家庭支出的十分之一,但他還是羨慕那些沒有孩子的家庭每個假期都能出去旅游。
18歲后還得繼續“贊助”
當然,在英國撫養孩子不僅是父母親的責任。英國政府規定,每月給每個孩子補貼64英鎊,另外每月可以從父母一方的稅款中免去50英鎊。而為了滿足自身不斷膨脹的“物質欲望”,英國兒童從12、13歲起就開始干一些雜活,送報紙、給鄰居擦車、修剪草坪什么的,每小時也能賺1.5英鎊到2英鎊。
最后需要糾正的一點錯誤認識是,大部分英國父母并不像傳說中那樣在孩子18歲以后就撒手不管,讓孩子“自生自滅”。80%的英國家庭仍然會提供孩子大學期間的生活費,至于學費,有些家長會支付,另外一些家長就鼓勵孩子向政府借款。有些孩子每年要向政府借3千到4千英鎊來支付住宿費和生活費,3年大學教育下來,畢業生負債1萬英鎊倒是很常見的事情。
在《家族》雜志進行的此次調查中,70%被調查的父母表示,會幫助孩子買第一輛車,80%的父母表示會幫助孩子買第一幢房子。唉,可憐天下父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