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持續加息 外資行停售利率掛鉤產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6日 03:55 每日經濟新聞 | |||||||||
理財師建議,高回報往往與高風險并存,客戶購買外匯理財產品時且勿只看收益率 馮桔 每日經濟新聞 目前,外匯理財產品市場主打品悄悄發生了改變。2006年伊始,銀行力推的都是短期限,掛鉤商品指數或者匯率類產品。而去年上半年,掛鉤倫敦LIBOR利率的一年期結構型產品
某外資銀行理財客戶經理一語道破其中原因,由于美聯儲的不斷升息,很難達到產品設計中的掛鉤LIBOR利率的浮動空間,客戶不能獲得預期的高收益,更糟糕的是如果該產品投資期限長于一年,客戶還不如直接選擇外幣存款合算。因此,這類產品已經不能吸引客戶。 以去年市場出現的一款掛鉤LIBOR利率的保本型結構存款為例,該產品期限為3年,只要美元6個月LIBOR某一天處于事先設置的觀察區間以內,投資者就可以按4.5%的年利率獲得當天的投資收益,如果處于觀察區間以外,當天收益為零。 由于美聯儲自2004年6月30日起已經連續13次調升聯邦基準利率,目前已經達到4.25%,帶動了美國短期利率不斷大幅攀升。其中美元6個月LIBOR利率2004年12月15日突破2.5%的水平,2005年3月10日突破3%的水平,2005年6月29日突破3.50%的水平,2005年9月27日突破4%的水平。受此影響,客戶購買的該產品幾乎不能拿到預期的高收益。 不少理財分析師表示,事實上產品的設計不是主要的問題,目前不少理財產品設計比較復雜,客戶往往沖著預期“高回報”購買,而銷售人員在向客戶推薦時,只側重于介紹“收益”,而沒有向其解釋高收益來自于高的風險。 而目前市場上許多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對國際匯市的情況也不夠了解。“外匯結構性理財產品,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銀行和投資者之間的博弈。”另一家國有銀行的外匯分析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說,從表面上看,投資者和銀行的風險是均衡的,但實際上由于銀行具有專業優勢,理論上,他們做出的判斷準確率更高,銀行獲利可能性更大。 |